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

2018-10-21 07:12王文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派竞争优势

王文文

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企业战略管理是对宏观环境、行业态势、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资源情况做出分析,并根据企业的愿景开展战略定位、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与优化的整个过程。

一、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而言,企业管理经历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等阶段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初期,产品不是十分丰富,以卖方市场为主,企业的产品大多能很顺利地卖出去。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并不多见,也没有出现激烈的竞争情况。这一时期,生产管理大行其道。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提供的产品和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余地日益增大,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日益复杂,企业只考虑生产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由此,企业管理由侧重生产逐渐转变为综合考虑经营的管理方式。经营管理强调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综合营销、生产、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等职能的作用。与战略管理相比,经营管理不注重竞争,它只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职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协调性较差。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出现了激烈的竞争,企业即便生产出了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仍有可能没有市场销路,在这种情况下,就逐渐产生了战略管理理论。

二、戰略管理主要流派评述

1.设计学派

哈佛大学的肯尼斯·R·安德鲁斯在其所著的《公司战略概念》、《经营战略论》、《战略管理》等书中提到了战略问题,提出了制定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基本战略管理模式,并将战略定义为公司能够做的(公司优势与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机会与威胁)之间的对应,构建了SWOT模型即使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相匹配。将战略划分为: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2.行业结构学派

行业结构学派认为行业内的竞争状态由行业结构来决定,而且行业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因此,行业结构学派的重点是对行业结构的分析。波特是行业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竞争论》等著作中提出了用于产业结构分析的五种力量分析模型,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一点战略。

3.能力学派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其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能力学派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与维护,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新战略的采取受到公司现有资源的约束。为获得竞争优势和战略竞争能力,关键在于将能力建立在发展、积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企业内部员工间交流信息与知识的基础上。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能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4.资源学派

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所著《企业的资源基础论》的发表意味着战略管理资源学派的诞生。资源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与能力学派相同,该学派既强调了公司特别资源与竞争力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产业分析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产业竞争环境中才能体现出企业能力的重要性。它认为能力与资源作为企业竞争地位的核心,要考虑需求(是否满足顾客需求,是否具有竞争领先优势―结构分析)、稀缺性(是否可模仿的,可替代的,还是可持久的―企业核心能力)、适宜性(谁拥有利润)等要素。作为企业战略理论的新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能力战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当前许多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

三、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企业、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场社会经济变革和企业变革的大潮中,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咨询界的各种管理思想纷纷出现,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观点主要有战略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学派。1995 年以来,科利斯与蒙哥马利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凭借资源展开竞争:90年代的公司战略》和《创造公司优势》等多篇论文,后又出版了《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理论。

战略资源学派强调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认为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非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企业独特资源以及在特定环境中配置资源方式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异质性的且有价值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在资源占有上就具备了一种类似于“垄断”的市场地位,由此而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按照科斯利和蒙哥马利的观点,企业资源包括三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他们认为资源价值的评估要将其置于所面对的产业环境并通过与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定位其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资源价值评估的三项标准: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是核心能力学派的代表作。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以及整合众多技术流的能力,把企业各项的业务紧密融合成为协调一致的整体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992年斯多克、伊万斯和舒尔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基于能力的竞争―公司战略的新规则》,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斯多克、伊万斯等人的研究对核心能力论的发展进行了有力补充。核心能力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组织的管理技能,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学派主张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其主要观点有:在对企业竞争本质的认识上,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不在于产品或市场结构而在于其行为反应能力,战略的目标在于识别和开发他人难以模仿的能力;在识别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上,认为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内的集体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政策主张上,能力学派强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能力结构并制定竞争战略,通过实施战略建立并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借此赢得竞争优势并获得突出业绩。

结语

随着企业集团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理论界对企业集团的各种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阶段,战略管控作为集团管理控制的最高层次和主要手段,以企业集团运营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将会有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对此问题展开大量的研究。企业集团运营管理、管理控制、战略管理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集团的特点,从系统运行和控制的角度对集团战略管控的运行规律和内在机理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实践需要开发设计相应的战略管理控制方案,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集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国来,郭凉杰等.战略基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勇.企业集团管理模式的研究[J].技术创新与管理,2003(6):62-64.

[3]徐春杰.我国企业集团母子管理控制模式选择[J].理论研究,2007(1):20-21.

(作者单位: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学派竞争优势
竞争的合适位置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感谢竞争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画与话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正确面对竞争
第二优势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