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眼中有伟人

2018-10-21 06:13庞怡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范增张良伟人

庞怡

【摘 要】颜渊视孔子为楷模,“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孔子亦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之言。他们二位都是伟人,都是让大家尊敬和景仰的对象,但仍能从其他圣贤之人甚至是普通人身上发现常人难以察觉的闪光点。故我认为“伟人”眼中有伟人。

但我所说的“伟人”,可能不同于千古留名的颜回,不同于名扬中外的郁达夫。任何能看到别人优点,利用以及学习的普通人,都可称作伟人。并且,如此之普通人来日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伟人。

【关键词】伟人;领导艺术

想当年,争夺天下之时,刘邦和项羽分别有张良和范增两位军师。论才干,张良与范增不相上下。然而,刘邦对张良有着极大的信任,对其知無不言,言无不信,项羽却对范增多处怀疑,不听建议。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多年之后,刘邦眼中的“伟人”张良辅助他夺得了天下,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终是因眼中无伟人而自刎于乌江。

那么我们如何如刘邦般看到伟人,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呢?

我想,我们可以从鸿门宴得到答案。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后得知项羽欲杀之。刘邦大惊,第一时间便求助于张良。之后鸿门宴上,更是多次询问“为之奈何”。是刘邦真的手足无措,胸无点墨,不知该如何处理吗?显然不是。在张良“具告以事”之后,刘邦所问“君安与攻伯有故?”就足以说明他并非无谋不慎之人。他之所以问张良该怎么办,是因为他深知论身份论尊卑,他的确高于张良。但若论计谋论智慧,他远不及。而他能懂得这个道理,能放下身份,就是因为他足够谦卑。反观项羽,范增数次劝说他杀掉刘邦,甚至叫来项庄舞剑,企图刺杀刘邦。他却默然不应,坚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项羽的“自信”和他在鸿门宴上给自己安排的“东向座”,足以可见他的自高自大。而这种自满自大,便是他看不见范增智慧和谋略的原因。所以说,想要看见伟人,首先我们要学会谦逊。

当然,光有谦逊是不够的,我们更应懂得欣赏。而这种欣赏,则是一种对被欣赏的人最大的肯定。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和史考伯二人能稳固地建立起他们的钢铁王国,就是因为他们看得到手下每一位员工的闪光点,正是因为他们懂得欣赏。正如史考伯自己说的,他认为,他那能使员工振奋起来的能力,是他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动性的方法,是欣赏。

能够谦卑下来,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这是看到伟人的前两步。而最后一步,便是学会学习。如果我们能去学习身边的人身上的优点,那我们必然会更加的优秀,如果我们整个民族能做到欣赏并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我们整个民族将会变得更加地生机勃勃,充满希望!郁达夫口中那不知拥护爱戴伟人的国家,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必将不复存在。希望我们学会谦逊,学会欣赏,学会学习,真正地做个眼中有 “伟人”的伟人,真正地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浓墨重彩塑英豪

王逸虹,1938年至1946年的重庆,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舞台,当时中国主要党、政、军、经、文的精英俊杰,都在重庆这个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有过精彩的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周恩来。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方局在重庆八年多的战斗生涯,是周恩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周恩来在重庆》将重点放在周恩来这位伟人本身,以人物塑造为中心,不仅写了周恩来为革命胜利所作的伟大贡献和事迹,还通过这些事迹折射出周恩来的人生理想和个人追求。作品没有面面俱到,更多的是从周恩来同志对人对事,以及人格魅力上去刻画,他的个人情感也在这部戏当中有较多的涉及,包括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等等,浓墨重彩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影视人物的塑造,需要有两个基本的要素。第一,创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是以深厚、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周恩来在重庆》中所创造的个性鲜明的周恩来形象,是主创人员将历史资料中获得的独特发现和独特感悟,糅进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悟,创作出来的。

第二,主要人物必然处在剧本所描绘的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上。《周恩来在重庆》中,周恩来自始至终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领导南方局、国统区和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军队工作、统战工作及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充分展示了周恩来过人的智慧、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丰富的人格魅力。

“做大气人,就是要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之人”笔者说,“学伟人书,做大气人,也是展示伟人风采,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因为毛体字所展现的不仅是伟人的风骨,更有中华民族之魂在闪光。2013年12月26日又是伟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红色文化全国巡展活动已启动,在有生之年,我会沿着这条道一直走下去,用伟人的字体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不愧于毛体书法家这个光荣的称号!”

对影视人物的塑造,落脚点应该在精神境界的体现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上,通过生动的具体情节和细节来呈现,这部戏这样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周恩来父亲弥留之际,他找来一张木板床,靠在父亲床边和父亲彻夜长谈。此后周恩来自己大病住院,病中他惦记父亲,邓颖超、董必武为了让周恩来的病能够尽快恢复,没有告诉他父亲死了。周恩来一生中和邓颖超一直是相敬如宾,只发过两次脾气,这是其中一次。他说,不忠不孝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说着跪在父亲的面前,嚎啕大哭,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性格的真正动力来自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深度。正是借助这些能够展示周恩来内心世界独特性格的精细刻画,浓墨重彩地塑造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撼人心魄的伟人形象。

结束语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离心力试图打破既定框架,向权威挑战,却不免有造成大厦将倾的隐忧;向心力尽力维持传统的完整与稳定,却不免有因循守旧的嫌疑。一种传统的成功,取决于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应该说在一个强调平行逻辑的传统中,成为向心力比成为离心力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担待。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迦玛列二世被认为是“最后一位站着读《托拉》的伟大学者”,在他之后,学者们已经没了伟人气质,都坐下读经了。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范增张良伟人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张良受书
智珠
张良拾鞋
范增的悲剧及其背景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张良拾鞋
军师范增的短板
谋士范增不及格
我看伟人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