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则译的原则

2018-10-21 02:15吴可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原则

吴可

【摘 要】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何更为准确地进行对外翻译,如何在翻译中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发扬,本文认为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关键词】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原则

一、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原则

(一)文化跨越性

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不仅是文本内容之间的转换,也是两国文化之间的转换,因此文化跨越性是对外翻译必须遵守的原则。现在许多同学在翻译时,甚至市面上的一些翻译作品都是采用直译的方式,直接将中国文学作品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外文,全然不顾语境语义上的差别,未能翻译出中国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小,还经常出现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甚至于文章内容完全不相关的问题。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中国文化作品的对外翻译,需要谨遵文化跨越性原则,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用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文化意识以及他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文字的翻译与编排。

(二)艺术性

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也不仅仅是对词汇、语句直白的翻译,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我国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了价值、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拥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艺术性原则,既能让外国读者读懂文学作品的字面含义,又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精髓。比如中国文学作品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语境不同含义不同的现象,就好比一句简单的“你可聪明着呢”,既可以表示夸赞也可以表示嘲讽,在对外翻译时如何更准确的表达出来,就需要把握好翻译的技巧性与艺术性,尽可能的体现出原文的意境。

(三)不对等性与模糊性

这里所说的不对等性其实也是基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而言的,我们国家的作品在写文学作品时是依照我们国家的语言习惯来进行文字的编排的,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可能这个文字编排的顺序就是相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句话讲中国人读外国人写来的信,或者外国人读中国人写来的信,都是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浏览会比较舒服。这是因为两国的语言习惯不一样,中国人写信开篇会寒暄一阵再进入正题,外国人如果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读信的话,会因为长篇的寒暄而感到云里雾里,因为外国人更直接,他们在写信时会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等到最后再寒暄一下增进一些感情,可如果中国人按照从前到后的順序去读外国人的信的话,就会产生对方毫不客气、没有礼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对等性。在对外翻译时要仔细考虑翻译语言,加强不对等现象的运用。另外在将一部承载着中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语言的模糊性,这也是不对等性的一种表现,在翻译时需要我们对中国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对文学语言进行准确无误地翻译。

(四)准确性

准确性是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所应遵守的最基础的原则,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最基本的原因在于让外国读者可以阅读、了解、体会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与内涵,而往大了说就是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学作品作为文化国际交际的载体,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那么准确性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试想如果我们在对外翻译时连准确性都保证不了,那么外国读者所看到的文学作品就变了味,轻则扭曲了我国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难以体现其中的文化精髓,影响外国读者的阅读体验,重则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外交有损,因此在翻译时必须保证目标受众信息接受的准确度。

二、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方法建议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原则不管是对于我们翻译经验尚且欠缺的学生来讲,而是对于资历深厚的翻译界前辈来讲,都是需要严格尊重遵守的,不仅要尊重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还要尊重其中的文化背景。比如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专业化的词汇时,要结合原文中的语境乃至作者的心境对词汇进行考虑选择与应用。而且一部优秀的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其在词法上、句法上、语法上都不会是单一的,在翻译时要充分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充分了解词汇的内容与背后的含义,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比如对于《孔乙己》这篇文章,威廉翻译的版本所用的词汇大多比较简短,因为外国读者的阅读喜好就偏向于简短的句子,因此威廉的翻译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而杨宪益翻译的版本所用的句子就要长一些,描述的也更详细一些,这是出于尽可能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考虑。

而对于我们上文所说的文化跨越性原则,就对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我们充分了解我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感悟其中的意境,又要求我们了解外国的文化习惯,在保证作品内容准确完整的基础上,还要使用外国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这个原则在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如何将古代文化的意象和美感精准的表达出来,关键就在于把如何把握文化的跨越和差异。比如我们在翻译《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对于“银河落九天”这一句,在我们中华文化中“银河”、“九”都是有其特殊涵义的,如何才能外国读者了解这是一个问题,而这句诗所描绘的壮观、惊奇的景象又怎样才能让外国读者也感受得到,这更是一个问题。有些同学将“银河”就直接翻译成了“the Silver River”,而有些同学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将其翻译成“Milly Way”,代指一条通向宙斯的宫殿的大道,两者对比,自然是后者更能让外国读者了解古诗中的意境。再比如在《秋浦歌》的翻译中,怎样来表达诗人胸中的愤慨和愁绪,就成为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白发三千丈”中的三千丈,其实同的就是传统文化中借助青丝变白发来表达的感情,这是需要读者去用心去体会才能获得和作者情感共鸣的,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们并不能理解这种意象的涵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并不能直译为“long hair”,而是需要寻求一个更为贴合诗人情感的词语,才能将整首诗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我们在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除了要时刻谨记文化跨越性、艺术性和准确性,以及不对等性与模糊性这几大原则之外,还需要需要立足于文学作品内容,尊重不同文化的内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对文学作品翻译细节的处理能力,力求为搭建起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翻译的准确性与可读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宣菡静.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原则[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1):103-104.

[2]刘云虹.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翻译历史观[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V4(4):1-8.

[3]李亚峰. 诗歌对外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16(2):89-92.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