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市场经济效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和发展,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建筑施工工作中,需要提前做好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对于工程的整体成本有充分的把握和全局觀,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施工、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达到预期的盈利水平。因此,对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超预算现象频发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预算;原因;控制
1 前言
建筑工程耗资巨大,如果不能合理地控制其造价,将会增加建筑成本,不利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然而在工程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由于预算人员控制造价意识淡薄、经济观念较差、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最终造价超出初期预算,甚至两者间存在较大偏差,对控制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轻者影响工程进度,重者造成经济纠纷。因此,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做好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 工程造价超预算产生的原因
2.1 对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不够重视
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中需要关注的方面有很多,如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施工项目的质量、工程的安全控制、项目竣工时的验收工作和工程结算等,片面的认为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远大于工程造价预算,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对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视,使工程造价的预算工作处于孤立的位置,没有形成有效的事前和事后的控制[1]。
2.2预算人员的水平能力有限
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人员水平有限,对于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其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直接影响则是工程造价预算结果片面和失真。同时,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施工环节繁琐,如果施工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工程资金浪费的情况就在所难免。
2.3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够健全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体现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中工作不够深入。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中,作为造价工作人员有时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内容考虑的不够全面,从而易发生在工程造价预算中的漏项现象非常严重。再有的是,建筑施工单位压缩工程项目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施工质量得以保障,往往会在工程预算编制的运行中,项目的建设单位会采取对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内容的增加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施工成本。通过对预算超标的进一步分析,可知预算编制中存在着很大的增项、漏项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是及其的普遍,严重的影响了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运算[2]。
2.4 工程造价不合理
影响造价成本一项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一般都要经历投资决策立项、工程设计、施工实施三个主要阶段,其中造价预算是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预算在实施阶段中的局限性。但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有时会出现项目的变更,如包括不合理的设计缺陷所引起的变更、及项目业主意愿所引起的变更、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变更等,这些在实际施工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项目变更等,都会导致造价超预算的发生。
2.5 受材料市场价格的不良影响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开发中是耗资最大的一项,并随着市场变化使建筑材料价格具有不稳定性,再加之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使材料市场价格的估算无法良好的进行,这些都是造成造价超预算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实际的工程造价预算中,造价预算人员提前对材料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考虑。并为价格的预算留了余地,但材料价格的预算与实际材料价格的运用也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样在实际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中也会出现超预算的现象。此外,工程项目的变更及施工不合理,也影响着建筑材料施工运用。甚至出现材料的严重浪费。使得建筑材料的实际运用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造价预算的范围。这样进而导致建筑施工材料造价超标,致使出现了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3]。
3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控制措施
3.1 全面考虑分析影响因素,强化预审工作
编制人员要对引起造价超预算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对较为隐蔽的潜在因素,在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尽可能的全面综合。同时还要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的价格有准确了解,对不同设备和材料的品种、规格以及性能等有大致掌握,这样在编制方案时可以做到心底有数,此外,对于预算的预审可以通过审查预备确定正式的审查方向和方法实现,在预审中一旦发现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就要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各项经济活动指标、设计确定的依据以及相关文件的真实性等等进行判断,确保编制方案的科学合理。
3.2 做好造价决策
建筑工程包括的程序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制定决策、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这三个部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制定决策。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工程施工办法、设计理念、施工人员选择以及工期安排等问题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一定要进行缜密地调查分析,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杜绝任何浪费现象。
3.3 提高编制人员素质,加强业务素质考核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因此,企业可以开设对应的专业素质培训课程,聘请高素质的预算编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人员对相关预算法律和材料等熟悉程度考核,督促预算编制人员全面了解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最后则是预算编制的控制阶段,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及时有效的进入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保证造价预算编制同实际施工情况相符[4]。
3.4 重视执行中的监督和审核工作
首先,对监督监管和具体审核程序进行明确,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职责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为监督监管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其次,进一步强化监督和审核的实效性,特别是对具体的监督工作来说,要加强实际工作的开展效率,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再次,对于监督监管人员来说,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对自身的职责有明确并积极落实承担,不能在监督工作中存有私心,进而促进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提高[5]。
3.5 加强在施工阶段中的预算控制
首先,施工企业就要做好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而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其次,企业也要加强在施工阶段中的现场监督,如现场签证,在工程项目部,企业应该派专业的人员来对工程的现场签证进行监督,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所计算和结算的费用都是按照合同中签订的价格。通过加强对施工阶段中的现场签证监督,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施工阶段中出现过度支付的情况。
4 结语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领域当中的核心之一。我国工程造价三超十分普遍,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超预算给建设单位、投资方等工程各参与方均会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预算,需从预算编制、人员素质、监督管理、市场调研等方面入手,落实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荷花.试论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门窗,2015(1):147~148.
[2] 安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好家长,2017(26):247.
[3] 谢彩勤.浅谈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5(23):177.
[4] 徐小云.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23):158~159.
[5] 陈文彬.浅谈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6(3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