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斌
摘 要:我国近十几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发展也越发受到重视。此二者对生态环境的优化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联作用,而且不同的环境系统有不同的适应性对其预防和治理工程也有不同的测重。本文通过分析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融合发展,阐述两者的关系,为两者对生态环境发展起到的作用给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环境工程;生态环境
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属性,也对人类的生存状态起到持续保护的作用。如果环境遭遇的损毁达到环境系统其自身无法修复,就需要环境工程参与治理和改造中来,重新构建一套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环境系统。
1 环境的两项性质
1.1 环境适应性
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质量特征,环境适应性所指的是态环境的变化中可能遭遇的所有情况的影响而应对其变化因素对其造成影响的恢复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拥有一定的对抗遭遇破坏的恢复能力。正常的情况是可以经过自身在一定时间的调整,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这也是环境基本的属性特征。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生态变化,可以是良性发展,但也有恶性的发展,是对生态平衡不可逆的损毁。
环境对破坏的恢复能力也是有上限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的对自然界资源的攫取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数千年历史积累的总量还要多,而且对于物种多样性、大气环境、森林覆盖面积等的破坏,使得环境的恢复速度應景远远不及它的被破坏速度,让生态环境的环境适应性一再降低。如何在环境生态没有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即便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都是生态环境的原有调节属性,不过彼此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第一,尽管两者都强调自然环境的调节功能,不过环境适应性更强调的是在极端条件下的情形,环境的可靠性则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在规定条件下的情况,不一定是极端情况。再者,在陈述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时,前者更加强调通过定性方式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微观诠释。而后者主要是对生态环境以定量方式进行宏观层面的阐述。不过两者之间也存在关联,生态环境的可靠性随着环境适应性的升高而渐强,适应性是前提,可靠性则是对适应性的延续。
在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试验过程里要考虑到在可靠性和适应性因素之间所存在的区别。环境实验要先进行可靠性测试,检验生态环境在规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基础属性,在进行对适应性的模拟试验,对特定条件下环境的变化以及验证环保措施的实际效能。
2 环境预防和治理工程
在一般意义上来讲,工业生产往往是以环境作为代价的。虽然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但是阵痛期相当漫长,而且超过环境自净功能的限度,环境自身的自净化功能就将失去作用,因而无法再维系持续循环状态。这就是环境容量,在此容量限度内,可以用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改造。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就是有效降低和限制污染物质的排放,因为人们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所以限缩污染物排放是目前环境工程的首要目标,预防机制优先于治理机制。
2.1 水污染的防治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此水污染的防治就相当关键。想要有效的防治,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同配合,共同治理。加大治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科技投入,去攻克水污染难点问题。将我国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投入研发的技术有机结合,形成整合规划的新技术经济政策,再与水污染治理工程合并。革新城市污水的排放与净化系统,改善城镇和乡村的污水防治措施,规范工业废水的净化和排放准则。让水污染的防治全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平铺开来,让水体环境得到优化,尤其是对于重污染工业地区必须严格把关,彻底抛弃对重污染企业的地方保护,完善立法,建构全时段的监控体系实施实时检测,严密排查,严肃惩处。
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将是我国今后环境工程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不过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依然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多地的污水治理工程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员不足、监管不力等问题。让一些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已完工的项目运营艰困,这样水治理目标很难达成。
2.2 大气污染预防与治理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将目标地区的各种污染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对污染物进行科学分类,调查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占比,逐项分析和制定科学的处理办法。隔离工业区和生活区,提高绿化覆盖率,关停和迁移那些污染排放严重、过度浪费资源和治理不力的企业。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使用天然气或二次能源来改变煤炭使用率的高占比情况。而目前我们的资源转化利用率很低,升级能源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有必要。
2.3 固体废物预防与治理
随着国家的发展,固体垃圾的量也不断增加,包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其中生产垃圾数目巨大,如建筑垃圾,这些垃圾除了采用填埋方式降低了固体垃圾的数量,还可以采取回收利用,即节约资源又处理了固体污染物,而填埋方式虽然处理了固体污染物,但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如垃圾上无法种植粮食和在其上建筑其他建筑物有不利的影响。
3 环境适应性、环境工程、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
3.1 环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由于环境受到人类生活污染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环境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最佳状态。而目前人类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断破坏环境,逐渐把自己放在与环境相对立的位置。环境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通过专业技术、经济、法律或道德的手段来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长远发展。
3.2 环境适应性对环境工程的意义
有效的环境保护技术是加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屏障,而后期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监察、分析与试验工作是为了改善和评价确定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另外,环境工程合理的技术研发与管理协作工作也是保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个环保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3.3 环境工程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保护环境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工业污染是对环境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工业生产所代谢的气体、液体、固体废料都是严重的生态杀手。所以,工业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规章,对排放的废料进行合规合标的有效处理,升级更新工业生产技术以降低污染排放量。将污染治理加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规划中来,长期坚持污染防治的战略目标。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工业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不过,生產生活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难以从根本上予以防治,因此,控制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工程的基本任务。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为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以下就环境工程对大气污染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对于不同范围的大气质量要求是不同的。空旷地区应当保持空气的自然质量,城市空气应当在对人体无伤害的限度之上,不应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困扰。
大气污染会造成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大气透光度下降,对生物体造成危害等系列问题。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使得大量有害气体排放量增加,影响周围空气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等。
大气污染主要的防治方法: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加大城市绿化率,建设防风林等措施。从现代化建设发展形势来看,大气污染防治应该注重能源革新,采用无污染能源降低污染气体排放量。另外,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购置新型设备,应用新技术,提高原物料利用率,降低工业代谢,完善排放处理系统,引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方法。用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机车的保有率。新能源汽车方向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今仍在不断革新中。废气处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最后手段,烟气中的粉尘可以通过过滤、洗涤、静电沉降等方法与气流分离。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石灰石粉末吹入燃烧室,与二氧化硫化合成灰分,这样能够降低二氧化硫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二氧化硫。
4 结语
环境工程作为一项新的科学方向,还在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中。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我们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信标。人类来自于自然,也终将回归于自然,基于对环境适应性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是未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此,环境工程在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深化科学发展观、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大力助益,是振发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玲,陈益平.浅析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关联[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165.
[2]吕美丽.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03.
[3]赵家芬.浅谈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OL].科技与企业,2013,(18):161.
[4]祝耀昌.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6,(04):18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