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文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各项规范化建设的逐步展开,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实验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通过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创新突破,我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技术逐渐地趋于成熟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是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实验;问题
1 引言
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质量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组成工程实体的建筑工程材料的实验与检测工作成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工作的质量对建筑工程实体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受历史局限性的制约,我国建筑行业中的诸多条例有待进一步完善,就建筑工程材料的实验与检测来讲,也存在着诸多“疏漏之处”,给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建设工程安全稳定性。
2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以及常见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的确定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之中使用材料的种类愈加繁多,而数量的增加给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比如:同一建筑用途的建筑涂料,其种类的增多,直接导致检测实验的数量的增加,而由于各种建筑涂料的出现,导致建筑材料之间的鉴别以及性能的评估标准出现进一步的细化,这些都是导致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难度增加的因素。在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确定的过程中,还涉及施工工艺或是实体工程构件的检测,比如: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检测过程中,最基础的是对水泥的型号、材质、生产厂家进行一一核对,检查无误之后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活动,在这个阶段,若是出现混凝土粗骨料松动的现象,则要对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故而就涉及了对施工工艺的检测,如此一来,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作用,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2.2 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与数量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要面对的建筑工程构件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因此,在取样方法和取样数量的选择上要保证其科学性,即既要保证取样数量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又要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取样的方法来说,就是指在进行取样之前和取样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流程,以混凝土进行取样测试实验为例,在取样之前先要测定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取样的原则就是尽量地避免钢筋,若实际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取到含有钢筋的式样,则取样时不能够含有和芯样轴线相平行的纵向钢筋,且钢筋数量不能够超过两根,直径小于等于10mm,在芯样获取时,要保证芯样直径不低于骨料最大直径的3倍,最小不能低于骨料最大直径的两倍。对于检测样品的数量的确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执行,比如:单个构件取芯样数量不能少于3个,诸如此
2.3 环境的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考虑主要外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主要指的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就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常常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偏差影响,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对被检测构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潮湿环境中的钢筋会发生锈蚀的现象,而钢筋的锈蚀会对检测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其二就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对检测仪器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金属探头的锈蚀或是老化等等,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人员要特别注意对材料的分门别类的管理以及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避免建筑检测材料质量发生改变对最终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
2.4 对试验机加荷速度的控制
从事建筑工作的人员对于建筑工程力学都有一定的了解,都知道建筑工程材料在常温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要比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显著,若是不对这种状况进行有效的考虑,则检测出的强度就会强于实际应用中建筑材料的强度,对于受力来讲,设计值检测值偏大的话就会导致设计值偏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故而,检测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执行,采取一定的加荷措施,并对加荷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若试件出现变形,则结束实验,进而保证加荷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5 降低检测实验的误差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与设计等相对操作严谨的工作有所不同,它受到各种因素(环境、操作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的偏差,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人员对于检测环境能够有较强的把控能力,确保检测过程的公开透明,此外,对于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一种考验,检测人员要以专业的知识以及娴熟的操作为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若是出现任何一点偏差都废除检测结果,则检测工作也会难以开展,为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出现,在标准的检测结果后会有一定的偏差允许值,若是出现的偏差在允许值范围之内,则可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计量处理,但是当偏差超过一定值之后,则要废除检测结果,检测人员要重新对其进行检测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误差率。
3 提高材料检测实验质量的有效措施
首先,坚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就是“常规材料三证,特殊材料五证”的原则,三证指的就是产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产品质量检测证。工程材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送检材料的质量应该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并具备齐全的质量合格证书与出厂检测报告等。针对常规建筑材料必须要证书齐全方可投入使用,这也是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前提,若是连着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就不用进行后续的检测工作了,所以要严守检测材料的质量关,监理单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过程中,重点关注材料的相应合格证书等资料,对于有特殊要求,如: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生产许可证等的材料,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查验,材料选购人员在选购材料时注意对产品的这两个原件进行检查。
其次,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怪现象”,那就是众多被检测单位通过“人脉”,对检测工作采取“规避”,这就导致多项灵活检测的项目不能被检测到,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言,会有极为不良的影响,情节严重的時候,甚至有些必检项目也被“无情规避”掉,这都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基于此,要对建筑工程材料的强制性检测体制进行完善,适当地增加强制性检测的项目,以此来减少被“规避”的检测项目,进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作为检测人员,要严格地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严禁使用。强制性的材料检测项目如混凝土试块检测、钢筋数量等,都是需要严格检测的项目。通过建筑材料强制性检测体制的完善,能够为材料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此为基础,才能为建筑实体构件的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要增强政府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重视,检测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学习与研究,仔细检测材料的试验工作,明确分析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工作能顺利开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探讨[J/OL].建筑知识,2017(17)
[2] 孙禹沙.建筑水泥材料试验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探析[J].电脑迷,2017(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