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婷
摘 要:单元式幕墙现场安装之前,进行五性试验测试,能提前发现具体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现场工程质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述及探讨。
关键词:单元式幕墙;五性试验
1 引言
单元式幕墙具有抗震性能好、气密性和水密性高、因能进行工厂化加工,所以质量易保证、安装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当今幕墙装饰行业的新热点。从大多数幕墙测试的过程来看,单元式幕墙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水密性、气密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单元式幕墙进行五性试验,能在试验过程中,暴露问题,找到根源,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安全可靠性。
2 试验方法
幕墙五性试验包括: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层间变形性能、耐撞击性能;检测依据为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GB/T 18250—2015《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5227—2007《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3 试验过程
首先是试件的选取,遵循的原则是先以招投标文件规定的具体部位、幕墙形式来选取,若没有规定,则根据实际情况,业主监理认可的情况下,按该工程中最不利分隔最不利位置来选取,且试件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单元式幕墙试件的要求是,应至少有一个与实际工程相符的典型十字接缝,并应有一个单元的四边形成与实际工程的相同接缝。
抗风压性能试验按GB/T15227的规定进行。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指标应根据幕墙所受的风荷载标准值Wk缺定,其指标值不应低于Wk,而且不应小于1.0KPa。
水密性能试验按GB/T15227的规定进行,水密性能定级检验应在抗风压性能、平面变形性能检验之前进行。开放式幕墙的水密性可以不做要求。
气密性能试验按GB/T15227的规定进行,气密性能定级检验应在水密性能和平面变形性能检验之前进行。气密性能指标应符合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2《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满足相关节能标准的要求。开放式幕墙的气密性不做要求。
平面内变形试验按GB/T 18250的规定进行,平面内变形性能检验应在抗风压性能检验之后进行。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以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为性能指标。在非抗震设计时,指标值应不小于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在抗震设计时,指标值应不小于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的3倍。
耐撞击性能试验在15℃-30℃范围内,湿度25%-75%,开启部分为闭合状态下,试验宜从较低降落高度进行,然后逐级增加高度,观察并记录试件的状况,测量试件的残余变形,降落高度误差为±20mm,应避免因弹性多次反复撞击。对室内侧有耐撞击要求的试件,应进行室内侧耐撞击试验。悬挂装置的挂点应足够坚固,并能调整以满足不同撞击位置的需要,并确保撞击物体被释放后能自由下落。
4 发现的主要问题
单元式幕墙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和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件的配合公差超过允许范围,單元组件吊装就位过程很难做到顺畅,往往要采用一些野蛮方法进行敲、击方法迫使其勉强就位,这时连接构件在连接处发生位移,或迫使杆件绕曲后就位,这样单元组件就产生了装配应力或连接局部破损或松动,影响安全使用和寿命,同时影响安装后的整体质量,降低性能水平。
单元式幕墙防水的薄弱环节是四个单元的十字缝,这是单元式幕墙能够成功防水的关键,幕墙设计时大多往往只通过力学计算重点考虑了型材断面的设计安全性,而忽视了型材断面对其他功能的贡献,因此单元幕墙的雨水渗漏现象非常突出,另外,十字缝位置拼装导致的端面胶太少,也会导致此处渗水问题。
胶条的设计不合理:在单元式幕墙的系统设计中,胶条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单元式幕墙的水密性、气密性以及幕墙防水性能的耐久性,目前,工程上所用的胶条大多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对胶条的产品性能缺乏了解,胶条的断面设计存在不合理现象。如内平开窗胶条的密封性不好,易发生渗水问题。
最底部的单元板块未设置排水系统:单元式幕墙系统中,进入内腔的水在经过单元板块下泄后,均通过下部的单元横梁向外排出,最底部单元板块的下部应增设通长的单元上横梁以满足排水功能。如未设置下部的排水构造,单元立柱会一直延伸至下部,则不满足系统的排水功能,雨水直接从单元立柱向下渗漏到结构内部。
单元立柱与各横梁连接后未打胶密封防水:所有的横梁(包括上下单元横梁及中横梁)与单元立柱连接后,连接固定横梁的螺丝头与立柱之间应注耐候密封胶防水。单元板块之间是通过对插连接的,相互之间存在缝隙,在雨水进入外腔或内腔后,极易通过连接横梁的螺丝孔周边进入横梁内部并渗透到室内,所以连接横梁的螺丝头与单元立柱之间应注胶密封,以满足系统的防水要求。
金属护边与立柱之间未打胶密封防水:由于金属护边处于室外,即使护边有披水胶条,雨水还是容易进入板块的外腔。如金属护边与单元立柱之间的缝隙未注耐候密封胶,则进入内腔的雨水就会通过该缝隙进入内部的空隙,以至进入室内。因此,单元板块组装完成后,应在板块侧边的金属护边与立柱之间的缝隙注密封胶,以满足防水功能,且也考虑结构胶的耐候性。
单元式幕墙设计的下出水口,一般采用圆孔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样设计的孔洞排出不畅,孔洞太小,水不易排出,水易发生倒灌,改成椭圆形的长圆孔后,排出水较顺畅,不易积水;
耐撞击试验时易发生落球冲击后的连接件因为重力作用出现松动、错位,部分连接件因此会出现失效,甚至断裂,胶条会出现松动脱落,胶缝开裂。有部分的横梁和开启扇边框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对幕墙外观质量和原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式幕墙易发生的问题基本在试验过程中能体现,防水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不管是设计问题还是施工问题还是组装问题,我们通过检测的手段来发现问题,把具体问题表现出来,重视起来,及时想出解决方案,使得设计理念与实际使用完美结合,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为日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避免重复出现类似问题,创造出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的精品幕墙。
参考文献:
[1] GB/T 21086—2007 建筑幕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