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严
摘 要:现代建筑空间环境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本文通过对空间环境设计人文因素和本人多年的设计经验对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实质;意识;艺术探析;发展趋势
1 前言
进入21世纪,室内设计已发展成为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和艺术的庞大体系。它要求设计师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处理好心理、生理、艺术的情感因素;同时还必需全面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生态学、实用学以及经济学的理性元素。
2 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实质
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各种元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间相互关联、相互辉映,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首要掌握靈魂元素,突出重点。同时对其他元素进行有序、和谐的全面整合,以达到完整、完美、和谐,而有个性的空间设计。
其实,设计的实质就是首先抓住空间主体,在一个主题下把艺术空间体系有机地组织起来。然后再利用上述各种设计元素为手段而赋予空间生命,为满足人类生活和活动提供理性的艺术时空环境。
3 强化空间意识
人类的活动本是在这物质的空间中进行的,所以建筑的实质是在于它所提供的内部空间。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也是运动存在的形式。时间又表示物质存在和发展的连续性。我们探讨的空间范围是宇宙空间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其表视为广泛无限的,而无限是不能创造的。常言空间创造、空间形成、空间组织……等在概念上是含糊的。确切的讲应是人类在广延无限的空间中用综合科学和艺术的手法切割界定的认为空间体系。在利用上述多种设计元素相互作用,融合、协调使内部空间环境从无机发展成为有机的内部空间环境,以满足人类生活、活动的需求。
21世纪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由外部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所构成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要连续和可持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涌现,它必然不断出现新功能要求建筑形式与之适应。超大型、多种功能的公共室内空间不断产生,这部分内部空间环境对城市而言,它也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城市空间环境的室内化也是城市正体空间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在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科技飞速发展而促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新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把室内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其设计的空间意识必须在更开阔、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领域来思考问题;从城市的正体空间环境,建筑物内外空间环境来思考问题,从更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解决室内设计的观念问题。
4 艺术领域中的空间美学探析
建筑学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所提供的内部空间以满足人类精神的需求(即艺术美的需求)和物质功能的需求(即使用的需求)。
显而易见,内部空间环境的空间美应属于使用艺术。内部空间环境美,有其自身的自律性。各种设计元素构成的空间环境,以一定的秩序和韵律为形式,以感性的质感与抽象形式美为表现,以摆脱模拟自然的束缚,以自身纯形式美的主体为其追求和探索为目的。因而,它形成的空间环境之艺术美为直觉感官所把握。也就是以理性的内涵和直觉经验相互默契、相互融和而进行创作。其创作之空间美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表现力和感召力。
4.1 科技发展与艺术交融、互动共同推动历史不断向前
建筑自人类文明的初始至今数千年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涌现了大量的经典建筑,以及它所提供的内部空间像凝固的饿音乐,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以静穆的力量无时无刻激励、感召、感染着人们。伟大而辉煌的建筑艺术满足着人类的精神需求。
人类进入19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近而完成了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过渡,由于生产方式的大转变而驱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与发展相适应的建筑新功能,全新的饿形式都与古典主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具有代表性的是现代主义的诞生和茁壮发展现代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从形式出发,它强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满足新功能,强调建筑的饿全新形式。注意内部空间的实质作用,及反对内外繁琐的装饰,但承认建筑的双重性,并重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他们为建筑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自从上世纪中叶到21世纪人类又进入信息时代,这次科技的进步以惊人的速度来临,以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使生产力飞速向前。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引发了对建筑形式美,空间美、生态、环境美产生了新的设计审美观进行建筑艺术创作以满足21世纪人们精神的需求。后现代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人文主义”“民俗性”。提倡重视历史、剖析研究历史,从中吸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
当代人才激烈的竞争也促使艺术设计师必需具备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意识,强化艺术基本功的训练,不间断地探索艺术创作规律,完善艺术修养作为终生的饿追求,才能使艺术创作之路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4.2 艺术领域中“实用艺术”之特征
实用艺术与纯艺术的共同点:艺术领域中,“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戏剧……等);实用艺术(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工业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艺术设计),他们共同点为人类生活类而进行创作。它们在创作中综合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即思想美,自然美、社会美,现实生活中的空间美等也就是包括了人们生活和文化结晶美的现实生活的生活美,经过艺术家心灵之感性的显现,也就是艺术家把真理从知识领域经过心灵物化转移到情感的领域。直接充分地表现出生活美,用其艺术感染力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
4.3 艺术创作思维
艺术领域主体对象是人、人生,它直接地联系到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他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艺术是以为本,为满足人类生活美而创作。
人们为了追求现实生活中所欠缺的理想、美好的世界而探索,这就要求更理想、更形式,不能强调自然主义。但艺术又必须源于生活,从自然生活的众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共同本质的精华属性,然后抽象形成概念,经过艺术家心灵物化形成典型之表象形成艺术作品而超越自然。这个超越是以自然为基础,深化第一自然到第二自然。而更美好的自然,也就是艺术家把真理从知识领域经过心灵创造转移到情感领域的全过程。
5 基本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从诞生、发展至今形成大的群体、行业已有二十余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前进中的教训已不容忽视,应引起行业、学术界认真总结、分析和思考。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化,已发展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多专业交叉的全新学科,涉及到建筑学、空间环境学、生态环境学、材料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设计师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相关科技、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支撑,在设计中才能得心应手、抓住灵魂、统盘全局,上述多种设计元素之驾驭能力,提高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能力。
6 结束语
总之,要营造理想的环境,首先要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出发。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理想”环境。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使设计人性化;只有对不同的人做深入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室内环境;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软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刘森林.世界室内设计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