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的提升路径

2018-10-21 10:49李红蕾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精准化资助育人

李红蕾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随着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应明确资助育人的目的及内涵,新政策的提出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指明了方向。

關键词:家庭经济困难;资助育人;精准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不断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经济上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又能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则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具体表现。如何在工作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一个重大问题。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不完善

(1)认定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便是区分哪些学生才是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大多数高校对于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标准不统一,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评定标准是由当地村委会或居委会和乡镇政府该有公章的贫困证明、学生本人提交的贫困申请书的传统模式,但由于地域差异、学生个人心理、所在单位开具证明态度等因素的影响,给贫困学生等级认定提高了难度。

(2)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缺乏专业性。

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门性对于大学生人格的成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目前,专门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较少,资助工作主要集中于经济上的资助,而从事育人助学工作的教师数量更少。这部分工作就落在了负有沉重任务的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本身负责了大量的日常工作,无法形成专业教师团队,而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队伍规模与不断增长的大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了现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

2.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

《中国青年报》指出:部分贫困生对资助依赖性强,精神贫困才最可怕。当前,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资格评定工作时,更注重物质资助的范围和数量的多少,而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

(1)缺少对受助学生心理关注

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工作时,有些学生会为了获得高额资助去夸大家庭贫困程度,呈现出“装贫困、假贫困”的现状。这些学生安于享受资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有些学生因胆小、自卑、敏感、孤僻的性格,不敢说出家庭的困难,同样影响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

(2)缺少对受助学生感恩励志教育

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时出现不守信用现象,缺乏还款意识。有些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国家应该给与的资助,缺乏责任心和感恩意识。

二、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的路径

精准资助育人是为有效地解决资助标准、资助对象认定、资助程序及育人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1.施行等级化区域贫困认定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因此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可以根据区域等级化来认定学生贫困程度。高校要统一制定一套完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机制,贫困认定程序的严谨程度,直接影响到资助的公平公正。

在贫困认定中,负责资助工作人员应多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家庭贫困程度,应包含学生在校基本生活开支、当地政府开具的家庭人均收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平时消费习惯等各个方面,准确的判断应该资助谁,精确做到“一个不能少”和“一个不能多”。一大批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获得物质资助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神提升。

2.完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着心理上、思想上、观念上等方面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关爱,要使他们感受到高校关爱的氛围,仅依靠二级院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一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

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提高整体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学生资助工作人员也要自身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积极进行学生资助理论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更好的服务学生资助事业。

3.端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态

资助育人工作,在“人”的基础之上,将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发挥出育人功能,最终实现学生走向成长成才之路。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老师,应将端正学生心态置于首位,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生志向,培养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4.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与诚信意识

我们应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爱国意识。通过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一些特殊节日,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召集受助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爱国题材的节目、电影等并书写心得体会,教育其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将助学贷款和诚信教育联系在一起,教育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结语

总之,高校使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想结合,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慢、李维军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探析》.

[2]吴丹、韩铖、张理航 《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初探》.

猜你喜欢
精准化资助育人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之我见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