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增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结合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高职思政课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有效策略,使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思政课;社会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事关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凸显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不仅要关注生态文明,更要传播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美丽的国家。因而,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一、高职思政课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功能角度看,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其目的是给予大学生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而生态文明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个道德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引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育大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自觉调整自身行为,成为生态文明人。在我国思政课教学中,无论是和谐社会构建还是科学发展观,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选择。从社会功能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对现实社会变化的回应,是高等教育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践行。生态文明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融入体现了当代人类对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新认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有效策略
(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前提条件。第一,研究分析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作用、目标及所产生的现实意义等,并制订融入计划,为教师教学安排等提供指导;第二,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生态文明讲座活动,宣讲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等,增强广大师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态文明素质;第三,表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师生,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宣传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增强思政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二)理论教学环节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
1.结合教材开展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
把生态文明作为教学内容引入高型职院校思政课体系中,使之成为思政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薄弱,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不深,没有形成生态文明的道德伦理观念。为此,要以思政课教材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使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切实提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
如,讲科学发展观时,向大学生阐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国家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本质,符合协调发展要求,利于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讲工业化时,明确告诉大学生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除了发展经济外,也是为了限制高污染工业发展,创造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讲文化时,向大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环保、适度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讲和谐社会构建时,传达和谐社会不仅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等和谐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解读和谐社会内涵,并引导大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反思不正当的生态破坏行为,建立起良好的生态道德伦理观念。总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自觉树立生態文明意识、构建生态伦理道德观念。
2.开展生态文明讲座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内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讲座活动。讲座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生态文明严峻现状及问题、治理方法及策略等;深入剖析当前工业化发展中的“三高”“二低”问题及一些棘手的生态问题,如能源危机、土地污染等,引导大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危害,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结合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使大学生明白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等等。通过生态文明专题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生态文明现状及问题、成因等,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观念,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政课中的生态文明知识相对分散,而专题讲座可以把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将各个章节中零散的生态文明知识联结成一个整体,帮助大学生系统的认识生态文明。
3.通过“两课”教学改革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成效
(下转73页)
(上接74页)
思政课教学要想卓有成效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平等对话与合作探讨中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引导大学生构建起生态伦理道德观念。为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积极开展“两课”教学改革,使教学方式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如,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真实案例讲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严重后果,引领大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环境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渠道等,让大学生在实际问题学会思考,思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破坏的相关视频、资料等,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三)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大学生体验,帮助大学生养成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
1.加强课内实践教学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思政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加课内实践教学课时,让大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深入认识生态文明。课内实践教学时要多利用多媒体工具,尽量引导大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分析,便于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态文明。如,通过媒体播放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视频,让大学生利用课上10分钟左右时间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交流探讨,分析为什么会发生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的治理这些问题等;组织环保竞赛与征文活动,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接触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
2.强化课外实践教学
生态文明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还要将这种素质外化为大学生的持续性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此,除了把生态文明教育引入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还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引入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内外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实践教学体系。如,带领大学生到生态园、森林公园参观等,让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校内宣传栏中设置生态文明专栏,宣传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动员全体大学生自居保护生态文明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对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璇玲.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路径探讨——以G省A职业院校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5):49-55.
[2]安彦彦,姜艳文.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7,34(12):82-84.
作者简介:
黄琳(1974年—),男,汉族,江西抚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