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卉
摘要:《博物馆的秘密》(《Museum Secrets》)是加拿大的一部历史纪录片,摄制组前往世界上最著名的22座博物馆去寻找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选取观众耳熟能详或是迷雾重重的展品,展开充斥着诡秘与迷人色彩的历史故事。通过不同科学家的挖掘、解剖、CT、DNA等等分析方式再现各种历史事件解密过程,内容引人入胜,激发观众对历史与科学的思考。该片在权威电影评分网站都得到高分肯定,被称为“比电影更好看的纪录片”,《博物馆的秘密》与国内历史文物类纪录片传统的叙事手法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其中丰富的叙事手法对改进国内同类影片的制作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的秘密;叙事手法;纪录片
近年来,国家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大热,催生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电视节目,如央视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都做了有益的探索,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节目综艺的外壳加纪录片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因此,这也给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制作者一个启示,必须坚持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这些躺在博物馆中的藏品的故事。笔者认为,历史纪录片更深层的意义不在于让观众了解那些表面枯燥的历史,而是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鼓励观众主动了解历史。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吸引人,而制作人应该如何将死板沉闷的文物和历史展现得富有趣味呢?本文将从叙事手法入手,剖析《博物馆的秘密》是怎么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段吸引观众的兴趣的。
一、叙事视角
法国学家热奈特的理论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类: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该片旁白采用的便是外视角,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相对于全知视角,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一是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博物馆的秘密》叙事由外视角的旁白引入,描述这些著名博物馆中往往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旁白除了叙述历史背景还充当悬念设置的功能,再由专业的科学家帮助观众一一揭开谜底。在第一季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紫色宝石的诅咒”开篇就是这样的叙述: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矿物学家的梦想,这里收藏了30多万颗矿石,价值最高的被锁在储藏室里,包括一块火星陨石,一块稀有的天然块金,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祖母绿原石,这些矿石都是无价之宝,藏品中还有一块矿石,它的名气不是来自美丽,而是邪恶。人们畏惧这颗紫色蓝宝石,1857年印度兵变……许多人仍然相信它的诅咒,但是矿物学家阿兰哈特不信……
“它的名气不是来自美丽,而是邪恶。”这里留下了第一个悬念,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一块矿石被世人恐惧?第二个悬念由“但是矿物学家阿兰哈特不信”带出,矿物学家怎么不信呢?有什么证据证明诅咒不存在呢?外视角的旁白站在宏观的角度给予了观众悬念。
该片除了用外视角作为旁白,剩下几乎一半为片中人物的内视角叙述,视角转换的节奏和视角的选择非常丰富,使得片子可看性增强,这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为了论证关于文物的谜团,一般的历史类纪录片都是邀请博物馆专家口述采访,但这种方式往往过于死板,而《博物馆的秘密》为了解密用尽了一切方式。摄制组通过邀请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科学地解答关于文物的谜团。笔者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发现该片选取的专家视角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馆藏人员,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藏品部专家,描述藏品的背景和历史的推测;第二是学界做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如矿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根据藏品已有的线索提出假设,制定实验的目标,论证假设是否成立;第三是实验类专家,如名画修复项目主管、关注蒙娜丽莎被盗案的编剧、素描爱好者、酒吧老板、屠夫、兵器专家、犹太人后人、紫宝石藏家的外孙等,他们通过实验或者对自己祖辈的了解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酒吧老板帮助科学家完成实验,判断一个神秘器皿是否可能用来作为水烟的容器,酒吧老板使用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描述感受:这个容器太重,不适宜作为水烟的器皿;屠夫也会描述自己用古人类刀具切肉的感受,和用现代刀具的区别;这些感性的描述有助于观众更身临其境地理解科学家的推演,具体地感受到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真实体验。
历史解密类的纪录片,宗旨是引起观众对历史的兴趣,一步一步解开谜题,通过旁白的宏观视角结合不同领域专家,甚至是历史人物后人的微观视角,可以大大地丰富叙事视角,观众可以像阅读小说那样去阅读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推演,并享受其间的乐趣。
二、叙事方式
叙事视角是纪录片讲故事的角度,而叙事方式则是纪录片呈现的方式,由于博物馆中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几乎都在影像工具诞生以前,这就给历史纪录片带来了呈现的难题。由于历史素材的缺乏,除了通过语言的叙述,如何让观众投入甚至参与到历史事件的还原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片的叙事方式丰富,笔者分析大致有以下三种:专家讲述、动画再现、科学实验。
(一)专家讲述
一般的历史类的纪录片采访专家都是搬一张椅子,架一台机器完成的,镜头语言生硬,无法让观众有代入感。《博物馆的秘密》镜头往往跟随科学家回到文物的发掘现场,再现发现文物的过程,科学家一边叙述发现过程一边提出自己的假设。如片中科学家通过观察古人类头骨上的划痕,提出“英國古人类是否食人族”这一假设。镜头跟随古生物学家回到发现古人类头骨的山洞里,虽然山洞里并没有实质发现,但跟随科学家回到现场解说和分析,给观众带来的现场感意义重大。
(二)动画再现
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也曾撰文写道:“总的来说纪录片是指故事片意外的所有影片,纪录片的概念是与故事片相对而言的,因为故事片是对现实的虚构、扮演、或再构成”。但不能由此就推断出历史纪录片绝对不能使用扮演的手法,特别是取材于影像记录工具诞生之前的历史纪录片。情景再现可以在素材匮乏的情况下,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历史故事。《博物馆的秘密》在情景再现运用方面使用的是二维动画三维化的方式,风格统一生动并具有历史感。该片中的动画重构情节还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通过叙事和调度将历史事件抽象化,以一个动作或一个局部画面代表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描述到战争,画面则是尖刀插入对手脖子,血溅四方的特写,四周刻画并不写实,而是以虚化代替,目的是突出对气氛的渲染,而非历史人物的特写刻画。动画再现的部分也几乎没有人物对白,只是模拟了现场声。影片通过这种明显的方式告诉观众:这并不是真实纪录,而是再现的历史情境,是“虚构”的,从而以期达到一种“间离效果”。动画手法属于情节重构,它不是历史,只是帮助大家轻松并满怀兴趣地去认知历史。
(三)科学实验
叙事方式的丰富还体现在片中大量使用科学手段去再现历史情境,通过对文物的观察、分析、研究,提出一定的假设或质疑,引起观众的兴趣,再通过科学实验解开谜题。这里不得不提到片中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将木乃伊送到医院做CT、复原老鼠炸药爆破汽车、用假人验证法老被砍的位置和角度、摩洛哥动物园狮子和被认为已灭绝的北非狮DNA比对等等,一集5-6个谜题几乎每一个谜题都会有相关的实验,尽管不是最严谨的,但具备了假设论证的完整过程。
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叙事手法,才能使观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和历史文物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以上的叙事手法,可能有人说成本很高,但从纪录片的创作里能看出社会对科学的重视,对科学家的尊重而不是对明星的追逐。这是我国电视节目需要反思的地方。
三、叙事节奏
根据电视纪录片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而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外部节奏则是依据电视语言而组织起来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外在节奏以内在节奏为依据,内在节奏则通过外在的节奏来表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和谐统一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节奏美。
《博物馆的秘密》在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上都完成得比较出色。首先在内部节奏上,影片以博物馆中具有谜团的藏品故事为主线,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推演过程为副线,在历史故事中发现线索,不断留下悬念和冲突,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探寻过程。影片也十分注意细节的捕捉,如紫矿石原主人的外孙来到实验室,看到那块传说被诅咒的矿石时,脸上拒绝的细节表情十分真实,这样观众感受到科学和愚昧的冲突。这些关于文物和历史人物,文物和科学家的关系交错着,冲突着,让叙事节奏凸显出来。内部节奏的起伏变化能够使观众的兴奋点也随之抑扬跌宕,有效地缓解了持续观看而引发的收视疲劳。根据接受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情绪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当人们持续维持在一种情绪状况时,逐渐产生一种制约力,这种制约力则会抵消新鲜感。在这种情况下,节奏会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它通过对运动世界快慢缓急的反映,不断破坏人们固有心理程序,促使心理活动的增加,不断造成人们的新鲜感。
在外部节奏的处理上,影片特别注意镜头和配乐的运用,一是镜头语言生动,除了特定需要几乎不会出现固定镜头,根据选题的气氛选择镜头的长度和景别。如拍摄博物馆的外观和全景,多使用延时摄影,突出历史的流逝;在拍摄屠夫实验骨头划痕的时候,特写用得较多,镜头在剪辑也特别紧凑,突出英国古人类可能的凶残。总之,每一处的镜头运用都有特定意图。二是在配乐上,影片多使用有感染力、富有情感色彩的音乐,和镜头语言的处理和谐统一,通过音乐塑造气氛,使画面语言得到升华。
四、综述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资源可以说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只有在制作上不断创新,才能带给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髓。综上所述,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可以让枯燥无味的历史文物“活”起来,更重要的是重视科学手段在历史文博类纪录片中的运用。博物馆的藏品不仅可以带给后人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跨学科去发现更多知识,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只有这样,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甘霖.情节重构和叙事视点转换手法在DISCOVERY历史纪录片中的运用[J].中国电视,2005 (10):61-64+1.
[2]蔡之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J].当代传播,2006 (0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