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婷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作用不小,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有利,本文通过对历史教学应用故事化教学的进行分析,提高教师对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初中历史 故事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90-01
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言传身教,紧抓历史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立国,历史教育发展迅速,但目前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兼顾应试成绩,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浅析了故事化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对故事化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究,为初中历史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1.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1)丰富日常历史教学
历史绝非一系列空洞的时间表与历史年代大事表,而是内容丰富的史实。历史故事作为历史史实的一部分,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对科目的认识易停留于表面,教学过程中若仅停留在书本内容阶段,则会显得十分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每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相对于课本更喜欢阅读小说等书籍。小说其实是对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故事化教学抓住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
历史观是一种主观思维,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课本上的历史较为简略,前后关联度较差,且不详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掌握课本知识,更是要培养同学们有关历史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全面且正确的历史观。这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一个全方位了解。例如:黄仁宇先生在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便通过若干事件即若干故事阐述了他的大历史观。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一种全面的历史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学生才能了解到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从历史中学到有利于其今后工作与生活的东西。
2.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1)故事化开篇
老师可以用历史故事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能更快的从下课状态过渡到听课状态。例如:上课后,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烟花易冷》,继而阐述该歌曲的灵感来自于一本《洛陽伽蓝记》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南朝宋与北魏旷日持久的战争背后的凄美故事。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引出课堂主题,说明南北朝时期战乱与政权更替的影响,引出当时百姓渴望统一、南北文化交融、佛教的影响等诸多知识点。
(2)将课堂内容故事化
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老师带领着学生一步步的通过细枝末节的故事整理出历史纪录,探究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老师可以在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穿插进历史小故事,避免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减少学生走神情况的发生,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解楚汉之争中,可通过鸿门宴、暗度陈仓、霸王别姬、刘邦统一后却诛杀异姓王韩信等故事来反应出刘邦与项羽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并带领学生一步步通过其各自性格来分析其成败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刘邦善用人但多疑,善为君;项羽勇猛但无谋,讲义气但刚愎自用,善为将。从这个结论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楚汉之争的结果。
(3)故事化结尾
以故事结尾,让学生下课后有自主学习、探求历史真相的积极性。临近下课时,老师将本课时内容总结后,可利用1~2分钟讲述一个与课上内容有关小故事,结尾可留有悬念,并引出下一节课主题,这种悬念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借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下一节历史课产生期待,并进行提前预习。
(4)作业多元化
初中生大多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有人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将一些呆板的习题册联系或机械式背书置换成自主探究的作业。例如在学习外国近代史时,布置一些对外国百年家族企业的发展的了解与探究作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为什么这些外国企业能在百年时间里历经数次经济危机不倒;另一方面,促使同学们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再对比同时期中国近代史,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发展各自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延伸到其它时期的发展,举一反三,加快学生的学习效率。
(5)难点故事化
初中生阅历较浅,对于历史中的一些难点如外国近代史中的一些内容,与当今生活有较大差距,学生难以理解。将难点的故事可以用一些抽象的概念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故事化教学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趋势发展迅速,且呈现出显著效果,所以教师应善于掌握这种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故事与课本结合,熟练运用故事化教学丰富了历史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良好趋势,运用得当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且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张云洁. 优化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说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6)
[2]孙建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