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摘要: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动画作品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特点,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出口海外,成为了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传递着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在动画设计中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动画表情的设计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能够提升动画人物生动性和表现力,带给大众更为深刻的观赏体验和情感体验。因此,本文针对动画角色表情设计提出几点思考,旨在为动画表情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动画设计;动画角色;动画角色表情;设计
动画角色表情设计是动画人物最直觀视觉呈现的体现,动画角色表情设计要富有生动性和现实性,符合人物情感变化的表情特征。通过角色表情将人们带入到剧情发展中,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动画作品表现力。
一、动画角色表情的类型
从概念上来看,动画角色表情体现为面部、肢体各个部位的变化特征,通过表情变化实现以形传意的目的。具体而言,包含角色面部表情、肢体神态表情和语音声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狭义上的角色表情,主要是指面部动态变化,而这些面部表情的变化均来自于生活,经过夸张的设计,赋予动画角色鲜明的个性特点。面部表情的设计要关注细微变化,尤其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面部的皱纹、肌肉的抽动等都是表情设计的关注重点。
肢体神态表情就是指身体在各种情绪表达下所呈现的自然反映,肢体神态表情和面部表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同步发生的。而肢体神态表情要与人物的个性化特征相符合,并且要配以角色服装和人物整体形象的设计,确保人物刻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之所以把语音声调作为角色表情设计的考虑要素,主要因为角色在不同的语音声调下面部的神态特征各不相同,如眼神、嘴巴张合的大小等都要与语音声调保持一致,要与整个动画剧情的设计相统一,所以需要设计者有整体的思考。
二、动画角色表情的表达
不同的角色表情的设计重点都是不同的,但是其基本原则就是保持贴近生活同时有富有生动性和夸张性的人物设计。
(一)嘴部
嘴部表情设计方面,设计者要考虑到角色在不同情绪表现下,嘴巴的张合大小和频率、嘴角形态的不同变化,要与角色的语言表达相匹配。
(二)眼部
在角色眼睛、眉毛的表情设计中,尤为要重视情感的传递设计。因为眼睛是人物内心情感最直观的传递,动画的角色表情观者首要关注的就是眼神表情的变化。眼神表情的变化体现为瞳孔的大小、眼睛弯曲的弧度、眼角的细纹呈现等。如眼睛睁大,眼中闪烁的光线设计等都是在传递内心的情感。
(三)鼻子
在鼻子的动画设计中重点关注的是呼吸的动态频率,如鼻孔放大深呼吸,能够表现紧张的情绪,鼻子在闻味道的时候回表现出一定的抖动。细节动作的设计会为人物刻画增加生动性。
(四)毛发
毛发的设计方面,如眼睫毛、头发和汗毛等都是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细节呈现。如《猫和老鼠》中猫的毛发炸起体现了惊吓的缘故,毛发耸搭体现了情绪的低落。而眼睫毛的抖动也是情绪的最直观体现。
(五)肢体
肢体动作的动画表情呈现则配合面部表情同步进行。如愤怒的情绪下,双手会握紧拳头,血管、肌肉会有紧绷的状态。兴奋的情绪状态下,会有挥动双臂、跳起等动作特征,悲伤的情绪下会有抽搐和浑身颤抖的情况。
但是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必须体现与人物的个性、命运相匹配,要能够贴近现实,又能够体现艺术的创造力,以人物的命运发展,情节的推动提升动画观赏性。
三、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建议
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直接影响动画的整体效果,影响观众的观赏体验。为此,动画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实际观赏需求,实现对动画角色表情的创作,对人物的生动刻画。
第一,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要注重细节和整体性的融合。动画角色表情的细节设计要能够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动画角色身上的表现的有差异的,为此,在动画人物设计之初,设计者就需要与导演、原作者和设计团队进行磨合,准确把握设计初衷,精准表达人物情感。不仅如此,在细节刻画方面要重视与现实人物的结合,尤其是一些微表情的设计反而能够打动观众,贴近生活。而整体性的考虑就是动画角色表情的刻画要能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在不同场景下,动画角色的表情,不同成长阶段的性格表情变化都要形成整体脉络,紧紧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做到动画角色与故事发展的协调统一。
第二,动画角色表情设计要考虑到艺术创作与回归生活相融合。动画角色表情在刻画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通过夸张的表情设计能够传递给观众更为准确的情感表达。而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具备艺术夸张演绎的能力,赋予角色更为生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在角色表情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多种方案的构思,形成最优选择。但是同时角色表情的设计还要赋予生活感,针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在各种情感境遇下的表情变化进行研究,形成清晰的表情设计思路,在夸张和现实的演绎下,满足观众的观感需求,形成最为真挚的情感认知。
综上所述,动画角色表情的设计要注重视觉和情感的多种体验,要准确把握观众视角和设计初衷,将最为真挚的情感和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动画设计中,将动画设计作为大众文化共享、丰富文化生活的积极选择。
参考文献:
[1]潘俊,骆哲.动画角色设计[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李天昊.三维角色表情动画设计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 (18):62-63.
[3]代振,田黎.简单分析动画角色设计与观众感受[J].西部皮革,2018,40 (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