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洁
摘要:21世纪,随着中国崛起、多元文化的互通融合,美剧中的华人形象出现了转变,因此重新研究其塑造的华人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以美国广播电视台网ABC黄金时段播出的华裔家庭情景剧《初来乍到》2015—2017的播出的三季共60集(N=60)为样本,运用框架理论对美剧中塑造的华人框架加以分析。
关键词:华人形象;框架理论;影视传播
在西方各种影视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东方往往以“他者”的身份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全西方社会对遥远神秘的东方的想象。以华人形象为例,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和美国电视剧,都在有意识地构建他者眼中的华人形象,并反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讨21世纪,随着多元文化的互通融合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的影视创作中展现了怎样的华人形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进行研究,以当代美国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以华人为主角的、有较大知名度及影响力的作品《初来乍到Fresh of The Boat》作为分析样本。
学者甘耐姆曾总结出媒体框架的四个维度:(1)新闻涉及的话题(2)外在表现(3)认知上的属性(4)感情属性。因此本文借鉴甘耐姆的分类方法,从角色、冲突、主题这三个维度对电视剧确定指标来阐述。
二、研究发现
(一)角色框架
本文研究的角色为剧中主角黄氏一家六口中的夫妇路易斯·黄、杰西卡·黄、大儿子艾迪·黄。本文选取了年龄、性别、伦理形象、社会角色四项定类变量研究美剧《初来乍到》中勾勒的华人形象。
角色分析表(定类变量):
从年龄角度看,《初来乍到》中塑造的少年华人为50%,青年华人为33.3%,老年华人为16.7%;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华人为66.7%远高于女性华人的33.3%;从伦理形象看,子女占50%,父母占33%,爷奶占16.7%;从社会角色看,学生占55.6%,商人占16.7%,自由职业占16.7%,无职业占16.7%。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初来乍到》以青少年男性华人角色为主,着重描绘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两代华人形象。在该剧中,男性华人不再是妖魔化的负面人物,而是爽直的餐厅老板和三个普通男孩,女性华人不再是地位低下的穷人、妓女或舞女,而是独立自强的房产经理人。
(1)赋予美国价值观的华人形象——路易斯·黄
路易斯是第一代华裔移民,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技术性角色或廉价劳动力,剧中对他的职业设定是中产阶级的餐厅老板,他坚持离开华盛顿的唐人街去奥兰多创业是因为他不愿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后经过一家人的努力,餐厅步入正轨,实现了他的美国梦。
即便路易斯与以往美剧中处于失语边缘化的华人不同,但他的身上被赋予了过多美国主流价值观,如以崇尚个人奋斗为核心的“美国梦”是路易斯打拼创业的精神支柱。因此,本文认为对路易斯·黄的塑造仍是通过“东方化”方式建构的“他者。”
(2)处于身份认同夹缝中的华人形象——杰西卡·黄
杰西卡为家庭的成功作出巨大贡献,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家庭主妇,她干练又精明。
在她身上體现了华人关于身份认同的冲突:一方面她已然适应了美国文化,另一方面她仍努力保留民族文化中国烙印,正如第三季第一集中夫妇两人以《人鬼情未了》自比:我们困于两个世界中,各有部分牵连,却各不相属。这表现了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华人追寻身份认同不断调和的过程。
(3)黄皮白心的“香蕉人”——艾迪·黄
作为第二代移民,艾迪从小就热爱美国的一切,是全家人几乎完全西化的人,即“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剧中围绕他设定的文化符号展示了二代华裔角色的挣扎:由于被主流白人文化排斥在外,艾迪痴迷于嘻哈乐和其他黑人亚文化,缺乏对华人身份的认同感,他不会中文,对中华文化并不很感兴趣,但当同学开玩笑嘲弄中国时,艾迪最终选择维护中国的尊严。
(二)冲突框架
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每一季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即S1E1、S1E13、S2E1、S2E24、S3E1、S3E23共六集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冲突进行分类,以期在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勾勒,根据统计,在抽样选取的六集中冲突共33 次,本文将冲突进行归类,分为文化休克、身份认同、文化强权、消费、人情、其它共六类,其中冲突中文化休克占 24.24%,身份认同占15.15%,文化强权占15.15%,消费占9.01%,人情占6.06%,其它占33.33%。因此,本文选取比例较大的文化休克、身份认同、文化强权三类进行详细分析。
1.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指适应新文化时产生的心理苦痛和冲击。剧中关于文化休克的冲突多发生在中西文化碰撞层面,如艾迪难以适应新学校,心情低落,黄奶奶不解白人女孩美黑等。
2.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Culture Identity),即人对自己作为某一群体或某一文化部分的认知。当杰西卡意识到身为华裔的艾迪不愿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文化却醉心黑人文化,一家人生活习惯已经彻底被美国人同化后,她试图对孩子进行补救教育,此时,冲突便产生了。因为作为华裔二代的三兄弟缺少文化归属,自然难有民族身份认同感。
3.文化强权
文化强权(culture hegemony)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上产生的控制力量,在本剧语境中,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弱势一方的东方文化向强势一方的西方文化的妥协以及种族间的不平等与歧视。如路易斯雇佣带有当地口音的白人员工假冒老板,隐藏餐厅由华人经营的事实实质是东方身份的华人向西方主流社会的妥协。
(三)主题框架
1.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在《初来乍到》中,对华人价值取向的刻画集中在:(1)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要求:杰西卡希望艾文长大成为医生总统;(2)节俭:杰西卡一直处处省钱,精打细算。剧中通过杰西卡虎妈教育与路易斯开放式教育的对比与路易斯多次劝说杰西卡“该花钱时应该学会享受”在某种程度上讽刺了虎妈教育拔苗助长的危害,宣扬了美式价值观。
2.社交问候
在《初来乍到》中,对华人社交问候的刻画表现在:(1)好面子:杰西卡两姐妹互相攀比,打肿脸充胖子;(2)谦让客套:路易斯与弟弟金面对唯一一个赴美名额,互相表面的谦让兄弟二人冷战交恶。这实则隐含了对中式谦让的消极导向。
三、研究结论
(一)总体偏正的华人形象
在政治正确性原则下,美国影视作品为了征服更多的中国观众,除了积极主动地添加中国文化元素外,也开始塑造正面的华人形象来满足中国观众的文化喜好。
(二)美国梦框架下华人形象的塑造
作为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有利宣传机器,如《初来乍到》这样的美剧通过对华人形象的塑造吸引更多中国观众,把美国生活方式、美国价值理念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地推广倾销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三)华人形象刻板印象的演变
《初来乍到》中对杰西卡“虎妈”形象的塑造和艾默利艾文“学霸/书呆子”人设的突出与如今华人新的刻板形象高度契合。
总体而言,诸如《初来乍到》这样的美剧通过对华人脸谱化的角色塑造,构建了西方视野中的他者,显示的是西方文化的意识与观念。
参考文献:
[1]袁红梅,汪少华.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 (04):18-22+66.
[2]陈娟.话语偏见与美剧中的华人形象塑造[J].教育评论,2015 (11):43-47.
[3]周航.跨文化视角下美剧中华人形象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