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军 王潇 彭兰香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中事物的关注,新闻电视节目也取得了发展,变得越来越成熟,但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件进行陈述表达,更重要的是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人文关怀,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有帮助。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越来越重要,其责任也变得越来越重,所以有必要对新闻报道中的关键部分,也就是重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简单來说也就是理解、尊重并且关心人,当然这个人不仅仅是指一个个体,还可以包括某一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趋于成熟,并且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比较新型的一种大众传媒报道的方式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可以很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一、新闻报道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
(一)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当
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当导致的人文关怀缺失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对内容的选择不够合理,比如选用了一些有伤人性的内容或者在报道的时候没有尊重当事人,造成了对当事人情感的伤害等情况。比较实际的例子有新闻报道中暴露了当事人个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生理等方面的隐私,对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这些内容与新闻报道的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平白给当事人或者是周边的人带来了不便。比如说在报道小摊贩被城管驱逐的新闻中,有的描述如下:城市“盲流”被驱逐或者是卖水果、卖煎饼果子的小摊贩被取缔。这样的新闻报道存在着歧视或者是侮辱农民工和小摊贩的含义,没有体现出丝毫的人文关怀,并且新闻报道中表扬了城管的暴力行为,这很不尊重当事人。
(二)电视新闻报道缺少平等交流
新闻报道中的平等的交流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在采访过程中访者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事人个人隐私,并且维护其尊严。在采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建立起平等的采访角度,使受访者和访者之间相互信任,这就要求记者不能自视甚高,要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受访者,以受访者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同时以受访者的视角思考问题,使新闻报道更加人文化。
(三)新闻报道的画面不合理
对电视报道来说,其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要让人们信服,要增强可信度与权威性的,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的画面要足够的真实,要尽可能的通过镜头将生活原本的样子呈现出来,但是新闻报道画面的真实性并不代表所有的画面都要展示出来,有的画面是不适合在电视当中出现的。比如说新闻报道当中有死后将眼角膜捐给有需要的人的时候,这样的新闻报道再配合上报道的内容再加上眼角膜移植手术特写的照片,这样的新闻报道对于读者来说是有些恐怖的,而且这样的新闻报道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所以在新闻报道当中,尤其是对配图的选择,除了要求真实之外还要考虑到画面是否合理,是否尊重当事人,要保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二、新闻电视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实现
(一)注意语言用词以及新闻报道的画面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当中,一定要对注意用词,要保证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尊重当事人,要保护当事人的情感,保证当事人的生活不因为经过新闻采访而受到影响,使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对于新闻报道的画面来说,工作人员要注意筛选,并且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审视电视新闻报道,那些使人们感到不适的照片尽量不要放出,或者要打上马赛克,尊重当事人的同时尊重观众,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人的感受,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来说,一定要注意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是否合理。
(二)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虽然当前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工、下岗工人以及伤残人士等,这类人群的经济状态以及竞争能力较弱,所以这类人就更需要的社会的关注与帮助。电视新闻媒体在报道当中体现对这类群体的关心与重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替他们发声,将人文关怀体现出来。就比如说《焦点访谈》栏目当中曾经的“流浪儿童”的选题就体现出来人文关怀,节目中展示了对青少年的爱,表达出了对流浪儿童的关心,采访跟踪流浪儿童,并且逐步提出问题从青少年成为流浪儿童的原因到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帮助这些孩子“回家”。
(三)尊重人权,体现平等
社会需要平等,呼吁平等,所以采访人员以及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镜头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电视新闻的记者,其采访的、面对的人的阶层不同,有的是社会精英,有的是社会底层人员,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各阶层、各社会地位的人,在采访当中保持平等,尊重每一个人以及每一群体的人,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视新闻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应该对现如今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保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使其能够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姚洁,张滢.新闻电视报道的人文关怀[J].西部广播电视,2015 (05).
[2]李南.浅析新闻电视报道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3 (08).
[3]米广弘.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山西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