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全双
摘 要 羊脑包虫病又被称为为多头绦虫病,多头绦虫会寄生在羊的脑部和脊髓之中,进而引发羊脑包虫病。本文根据相关医学资料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及体会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羊脑包虫病;防治;体会
1 临床症状
目前状况下,2岁以下的小样易感羊脑包虫病,且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藏绵羊的易感率相对较高。多头绦虫会对饲草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当饲草被采食之后,虫卵会随着血液进入到羊的大脑与骨髓之中。就一般情况而言,虫卵在羊体内寄居2只3个月之后便可以发育为多头绦虫,进而引发羊脑包虫病。当羊患上羊脑包虫病之后,经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的情况,在放牧的过程之中,也会发声独自离队的情况。除此之外,病畜还会伴有典型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原地转圈、反向转圈以及行走无力。一般情况下,根据病程的长短,羊脑包虫病存在着急性与慢性之分。
①急性型羊脑包虫病:急性型羊脑包虫病在羔羊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羔羊染病之后,15天左右便会出现发热症状,伴随着食欲不佳、反应迟钝、沉郁久卧等情况。在实际的研究中,也存在着患病较为严重者精神沉郁或者异常兴奋,甚至发生痉挛。有些病畜眼睛斜视一旁,流涎磨牙,或者不断的前冲和后退。急性型羊脑包虫病的死亡率不高,多数症状会逐渐消失,转变为慢性。
②慢症型羊脑包虫病: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仅仅存在较少的囊泡寄生于羊体内,在囊泡没有完全长大之前往往难以看出病症。在大约4到6天之后,囊泡便逐渐增加进而压迫到病畜的大脑与脊髓,便会出现病症。研究还发现慢症型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症状与多头绦虫的寄生部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如果寄生在大脑额区,病畜会表现出直线奔走,碰到障碍物便用头顶住,保持呆立状态,其中最为典型的症状是不停转圈;寄生在大脑后部枕骨区的,病症显示为头举高并向后退,表现出角弓反张的姿势;当多头绦虫寄生于小脑时,病畜站立困难,处于失衡状态,行走时步伐不稳;而当多头绦虫寄生于脊髓时,病畜在行走过程中后躯乏力,呈犬坐姿势,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排尿失禁的情况。综合而言,慢症型羊脑包虫病病程相对较长,症状会反复出现,严重者在1至2个月后死亡。
2 羊脑包虫病的防控措施
2.1 切斷传染源
很多牧羊人都有养犬的习惯,一方面是出于看家护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会对盗羊者或者野兽起到一定程度的震慑作用。因此一旦养犬感染多头绦虫,就很有可能传染羊群并诱发脑包虫病。除此之外,家犬身上可能带有大量寄生虫,如果驱虫不到位,且没有对动物粪便进行科学管理,同样会诱发羊脑包虫病。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应当做到切断传染源来对羊脑包虫病进行有效防控,需要注意对于动物的驱虫以及对于卫生的有效管理。
2.2 定期组织驱虫
在脑包虫病的流行区域,应该对牧羊犬以及羊群进行定期驱虫,可以使用一定的药物,吡喹酮犬口服,10mg/kg,羊口服,15mg/ kg。同时需要对排泄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采取深埋与焚烧等方式来进行。很多牧民忽视驱虫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花费更多的费用在驱虫方面是不值得的,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是羊脑包虫病流行的重要诱因之一。
3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法
3.1 药物治疗法
对于药物治疗法而言,一般适用于患病前期,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吡喹酮、阿维菌素以及丙硫苯咪唑,服药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下面给出一个参考服用量,见表1:
3.2 手术治疗法
在使用手术对羊脑包虫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对寄生部位进行有效判定,这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症状与多头绦虫的寄生部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以据此来对多头绦虫的寄生部位进行判定。对于羊脑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而言,传统的方法是运用圆锯或电钻摘取术部头骨,并用套管针插入到病畜的脑部,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囊蚴及囊壁吸出,这一方法虽然能够将寄生虫去除,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手术复杂程度高、术部的面积大、病畜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法,此种方法操作简便,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错。手术时,在判定好寄生部位的基础之上确定手术方案,首先对术部进行去毛处理,并用碘酒与酒精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皮肤切十字形小口,用三棱针钻孔,孔深控制在1cm左右,如肉眼见到囊包或者囊包所顶起的脑组织时,将其取出即可;如囊包的位置相对较深时, 可将长针头插入探查囊包所在位置,用注射器对囊液进行抽取,抽取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再按住针头迅速更换注射器,向其中注入少量敌百虫溶液,注射完成之后需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并压迫止血。最后再对创口进行消毒与缝合操作。
3.3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体会
对于羊脑包虫病而言,它虽然不是十分常见,但是牧区的发生频率也不小,一旦出现感染,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治疗,病畜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对牧羊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实,对于羊脑包虫病的防控,“防”比“治”更为重要,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吡喹酮的驱虫效果较好,可以适当给羊群与牧羊犬服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于卫生的科学管理,将排泄的粪便做到有效的无公害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羊脑包虫病发生的可能性。定期观察羊群,看是否有病症出现,若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及体会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分析了羊脑包虫病的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最后简单说明了防治体会。
参考文献:
[1]浅谈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J].白玉川.农民致富之友,2014(12)
[2]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陈银芝.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2)
[3]羊脑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治方法探讨[J].玉山. 湖北畜牧兽医,2015(04)
[4]小尾寒羊暴发羊脑包虫病的诊断[J].马忠.畜牧兽医杂志,2015(01)
[5]羊脑包虫病综合防制措施[J]. 张继先,张玉.辽宁畜牧兽医,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