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延龙
摘 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也逐渐成为了当代人们热议的焦点,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也成为了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倘若土壤侵蚀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则势必会造成土地资源遭破坏、加剧洪灾威胁并促使缺水地区水危机严重化。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探讨,同时对其减水减沙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1 引言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给当地的土地资源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也造成了耕地面积的逐步下降。出现土壤侵蚀现象的因素非常多,有自然因素也有认为因素,而近些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对植被破坏程度逐渐极大,都造成了土壤生产力的严重下降,进而制约了我国林业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现代化建设的逐渐增多,也占据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形成不利影响。土壤侵蚀现象也带来了诸如水旱灾害与沙漠化等各种自然灾害,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的大面积频发,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从当前的危急情况来看,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2 水土保持措施概述
基于当前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为得到有效治理便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这一概念,在措施的具体实施当中应采取全面的科学技术,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土地的生产力【1】。目前,我国许多山区、丘陵地带都存在众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以至于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去划分不同种类,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耕作措施。不同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不仅可依据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样也可针对治理对象的有所不同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荒地治理措施、风沙治理措施以及坡耕地治理措施等。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而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
3.1 工程措施
面对水土流失侵害,能够通过工程建设去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其中工程建设措施的重点就在于基于合理范围之内对地表径流予以拦截与蓄水,以此去完成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粮食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避免了土壤的反噬。具体来讲,工程措施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建设小型的蓄水用水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当然,由于地形特征的不同,进行工程建设的难度也会不一样,在部分较为复杂的地形中开展工程建设工作,会对资金、技术、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过,虽然工程建设困难存在,但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操作,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操作易于上手,基于各类优点,工程措施也成为了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3.2 生物措施
相较于工程措施来讲,生物措施则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包含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治理方法,通过生物措施的实施,能够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通常也被称之为植物措施。在土壤侵蚀的危害之下,土壤中的有机质抗力蚀会大大降低,采取植物措施便能够干山土壤结构,提升土地资源营养【2】。虽然生物措施的实施能够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促进区域空气清新,改善雾霾与温室效应,但其实施对地形要求偏高,通常在平原地带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收获成效。
3.3 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的实施,通过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同样能够实现植被覆盖面积增大以及加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体方式包括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垄作区田等。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不同的是,耕作措施并没有时间约束,不过由于是对坡面微小地形的改变,在实施方面会更为困难,需要精准的策略与深入的分析,并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因素。
4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通常来讲,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其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为有效确保对该效益进行分析,相关技术人员须将水土保持规划与定量预报进行横向对比,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实现量化计算。唯有水土保持措施能够确保实现合格的减水减沙效益,才能够表明其防治效果达到预期。总体而言,为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则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这项基础工作;而为深入继续推动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则应保障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发挥。
所谓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具体指的是通过措施的实施,所减少的径流和侵蚀产沙量的比例。而正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耕地中陡坡占比居多,虽针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不同的陡坡耕地所采取的观测方式不一样,并且每个观测小区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则导致数据难以基于同一标准进行横向比较【3】。所以,为了能够让技术人员可以获得相异的减沙因子,需要制定统一的小区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不同技术人员观测的资料进行整理,基于同一标准开展分析比较工作,为我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提供参考。
不一样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减水减沙效益,主要原因是因为措施特性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其中,在生物林草措施中,实现减水减沙效益最低的是农作物,表明陡坡耕地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生物措施主要是发挥生物过滤泥沙与固定土壤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大的减沙效益,因此将陡坡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或是还牧,能够充分发挥减沙效益,有效解决水土流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助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问题要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减水减沙对策,结合不同的地质情况去选择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提升减水减沙效益,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在我国各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方面,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严格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与减水减沙措施能够长效进行,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措施去解决针对性的环境问题,进而助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桐.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3):114.
[2] 李叶鹏.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6).
[3] 曹丽娜,刘晓玲.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浅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