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8-10-21 10:43王秋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学生

王秋萍

摘要:习惯是最重要的学习菲智力心理因素之一,小学一年级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概述了学习习惯的组成结构,其次结合教育实践探讨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细节引导、行为规范,也要重视营造整体氛围,此外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用好榜样教育方法,激励学生向优秀同学看齐。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学生 学习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习惯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性情活泼好动、自我约束意识淡漠,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影响,更影响了个人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因此,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较低,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学生的诸项学习习惯向积极方向转变。

一、学习习惯概述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培养

习惯不仅能对教育起到辅助作用,其自身也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刚入学的最初两个月是养成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从自由散漫的状态逐渐过渡到有条不紊的学习状态。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学习习惯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是初级学习习惯,即有关学习辅助性行为的习惯,主要包括学习准备与学习卫生两个方面,例如课前预习、准备学习用品、学习用品卫生以及学习姿势等。第二是中级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参与课堂和学习纪律两个方面,如课堂集中注意力听讲、做好笔记、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与初级学习习惯相比,中级学习习惯更难养成,对学习者的情感投入也有更高的要求。第三是高级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个方面,如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坚持独立思考、能否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生生互动等。与初级和中级学习习惯相比,高级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具有学习智慧,不能完全靠教师的行为督导获得。学生必须要适应学习环境,并对学习拥有一定的热情和理解力,才能发展出高级学习习惯。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1)重视细节,培养辅助性学习习惯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细节组成的,辅助性学习习惯如文具用品整理、准备等都属于细节的范畴。这类习惯虽细小,却不应忽视。很多学生在初入学时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将不良的行为方式延续到中高年级甚至中学阶段,对学习形成严重的妨碍。为让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培养良好的辅助性学习习惯,教师要明确地强调有关问题,可举行专门性的训练,如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在实践中可结合课外读物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也可以比赛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这些细节方面形成“争当优秀、自我提高”的意识。在日常学习中,要在行为上要反复训练、引导、优化,重复是培养习惯的最好方式。教师的指导应做到“细之又细”,例如每天要求学生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一块橡皮。小学生性格好动,上课时要避免让学生直接从书包中取出文具盒,以免发出声响干扰课堂。在课堂上,除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外,也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学具摆放不正的问题,要及时指出。

(2)具体规范,扎实打好学习基本功

一年级小学生在入学前接受幼儿园教育,不习惯较大量的知识学习。部分学生未接受过幼儿园教育,更加不适应课堂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要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出具体规范,引导学生扎实打好学习的基本功。针对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相关工作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将纪律放在第一位,重视维持纪律、纠正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对按时上课、拒绝迟到等方面的事项,要使之牢固地确立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如果了解到学科教学中发生的纪律问题,要及时在班级管理中指出。第二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的书写行为可发生在做笔记、完成作业等情境中,如果学生习惯了工整书写,对学习将大有裨益。教师要督促孩子,按照规范化的格式书写,对数学中的运算符,也要与文字书写等同要求,做到清晰易辩。第三是要培养按时和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重视度,可要求学生将课外作业的事项抄在纸上,由家长配合监督作业完成。如果学生能够自觉、静心地完成作业,家长逐项打钩,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

(3)营造氛围,培养课堂学习习惯

学习氛围指的是学习中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心理场域。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遵循的具体事项会产生更为明确的了解,在教师合理引导的前提下也能够自覺保持习惯。但是初步形成的习惯不易维持,而且往往会出现习惯“突然性归零”的情况,例如教师暂时离开课堂,教室内便立即出现纪律混乱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个人的推动作用,更要关注学习整体氛围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及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学习整体氛围较佳,学生就会热爱安静、有序的环境,保持良好学习习惯也就成为学习主体的一项内在需要,而非由外力推动影响的浅层次行为。例如,针对学生学习习惯中的进步或落后,教师可以实施相关的奖惩措施。教室中可以树起一面“星星墙”,教师以画星星的方式纪录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点点滴滴。学生比较星星的数量,能够对自身的学习习惯产生认知和反思,也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鼓励每个孩子力争上游。

(4)渗透教学,发展高级学习习惯

高级学习习惯如自主思考、同伴合作等,只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理念,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意的发展情况,而非仅限于知识的习得结果。根据对以往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观察结果,学生主要在自主思考的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小学新生年龄幼小,不习惯自行解决问题,对他人依赖性较强,学习中稍有障碍就求助于他人,甚至让他人对学习包办替代,这是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性和毅力的表现。教师应注意防范以及纠正此类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不会拼读,便立刻询问老师。教师应要求学生先根据既有知识,尝试拼读。教师可提供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拼读,从而在下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首先自行尝试解决。

(5)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向优秀看齐

榜样具有教育的价值,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小学新生刚入学时,彼此不认识、不了解,但是入学一段时间后,同伴关系开始形成,学生开始关注同学们的表现,此时榜样示范的作用便能够突显出来。教师可对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度赞赏,这可以起到“替代强化”的作用。小学一年级学生初步适应学校环境后,认识到小学教育的系统性和有组织性,能够对教师反馈进行预测,从而调整个人行为,采取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并逐渐内化为个人习惯。教师可于每月月底,按照学习习惯的类别为学生颁发奖励,使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展示。如坐姿端正、听讲认真的孩子,可以获得“坐姿之星”称号;朗读声音大、晨读表现积极的孩子,可以获得“朗读新星”称号;学习卫生优良、学具准备齐全的孩子,可以获得“整理小能手”称号。榜样示范可以起到以一带多的作用,在一个优秀同伴的影响下,能够在班级内形成行为从众效应,对后进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三、结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一年级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灵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每个孩子都拥有发展出良好习惯的潜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培养外部行为到影响内部心灵的过程,势必将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学生的表现陡转直下的情况,对教师的教育耐心和教育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方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确立学习好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丽颖.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J].科教导刊(下旬),2016(03):132-133.

[2]高斐.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47.

[3]沈慧芬.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17):14+20.

[4]李文情,李红.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培养[J].考试周刊,2018(51):17.

[5]陈珂.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Ol):44-47.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学生写话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