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
摘 要 作为一门临床学科的课程,《中医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加之课时量少,许多知识只能简单带过,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力不从心,课堂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本文从中医学的性质及其重要性着手,深入分析了几方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希望借助教学模式的升级与革新进一步提高中医学教学效果,助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中医学 教学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学作为一门有着独特理论体系和良好临床疗效的科学,依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随着社会对于中医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院校已经将《中医学》作为了一门临床基础必修课,希望能够将中医学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重要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并逐渐成为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探索与革新《中医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学习、借鉴了一些教学实践及经验,现总结如下。
1把握开始,教好第一堂课
对初学者来说,充满神秘感、陌生感的中医学总是给人一种难学、难懂、难入门的印象,另有部分学生甚至还没开始深入学习就已经形成畏难情绪,不愿意甚至不敢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必须从源头抓起,上好中医学的第一堂课——导论。第一,教师要一切了然于心。在备课时,教师要先通读教材,对其整体构架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充分阅读,以便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扩充。第二,融入相关的趣味性内容。鉴于中医学课程内容枯燥,教师在进行最初的教授时可适当地加入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的相关逸事,增加课程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打通思想,培养思维方式
中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依据中医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与认知,进而深刻掌握其理论的基本样式、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一般而言,中医学主要包含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方面的基本理论样式。第一,整体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积极总结与发现一切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从整体出发,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个体体质、年龄、性别、地域、时间等现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第二,辨证论治。对于疾病的辨别和诊治的认识就是辨证论治,强调的是将疾病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如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咳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肺肾阴虚等。
3多措并举,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可以多样化的,尤其是在中医学这一枯燥的专业学习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能力。第一,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的相关经历增添一些有趣且可供学习的故事内容,让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第二,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学的教学中总是可以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找到相关案例,而这便给生硬晦涩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说教。有了这些典型案例的加持,教师便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第三,合作教学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种“病情”,深入开展合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在药理理解、分析病情、开药方等方面的技能锻炼中迅速提升学习与探究中医的热情。第四,实践教学法。任何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总是离不开深入的实践的。所以,在中医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操作的场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将经典与临证相结合。
4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对中医学课程的帮助极大。生动、具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及病例进行升华,形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助力学生的进一步掌握。比如,在教授“望神”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靠生硬的讲解来传递内涵,学生的学习难免吃力。这时,教师若能利用图片或视频短片进行形象性展示,必定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遇到多媒体的功能受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所教内容的教学课件在校园网或个人主页上发布,如此便能让学生在课下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掌握,效果远比课堂生硬的讲解好得多。
5结语
中医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以兴趣为指引、以案例为依托,强化实践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源头抓起,上好第一堂课,接着从打开思维,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以兴趣促学习,以方法促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慧萍,谷旭宇,刘平安,张国民.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16(11):60-61.
[2] 周卫民.卫生职业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290.
[3] 徐信杰.西醫院校《中医学》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