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秋季教材也首次将科学课纳入一年级课程,足以看出科学课越来越引起重视,虽然科学课越来越被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上课方便,有的课存在灌输的现象,尤其是实验课,老师怕麻烦,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论或者仅仅是做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看科学,念科学,缺乏学生的动手实践;还有的让学生做实验了,但学生的实验往往没有头绪,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缺乏目的性;在科学课堂上也能看到热热闹闹的活动,但学生在活动之后,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思考,虽然做了,但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新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意识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培养目标;强调坚持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
基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尤其实验探究课,一直遵循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下面我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谈一谈我的想法及做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实践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践,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
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摆》,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典型的实验探究课,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上课创设情景引出摆,让学生对摆有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让学生制作摆——操作摆——学会数摆次数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加深对摆的认识,同时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材料比较同样的时间摆摆动次数,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摆动次数不一样,进而学生就会猜测,有了猜测,学生就想忙于做实验,而此时我并不让学生直接做实验,而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过程,防止实验的盲目性。作为学生探究的指导者,老师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进行周密讨论,引导孩子理清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明确研究的目的。只有经过理性的思索以后,学生才会将注意力汇聚在实验的内涵上,实验中获得的各种现象在脑子里才会深刻、各种数据才会有效地组合,观察到的现象和提炼出来的结论才能为有效的汇报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铺垫。
整个实验过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做中学,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同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猜测,制定实验方案,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整节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的快乐,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激励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例如,教学《神奇的电磁铁》一课,学生在进行组装电磁铁实验时,有时会出现电磁铁没有磁性。这时老师不急于帮助学生查找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可能导致电磁铁没有磁性的多种原因: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两节电池接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时,观察点总是处于白天。学生通过与另外三种现象进行总结、对比,得出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自转是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善于总结和比较,培养学生喜爱科学实践的精神。
三、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在课堂上,我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师和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教学辅助设施等,但要解决各类问题,必须要提供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各类信息和背景资料,这就与课堂现存资源的有限、单一产生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一定要打破一堂课上完,所有问题都解决的传统观念,我们要允许课堂的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实地带着一点问题离开课堂,这并不会让課堂留下什么遗憾,也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艺术可谓无穷无尽,我们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去探索,挖掘更多科学的方法来改善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为学生今后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