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2018-10-21 22:40潘丽珏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冰袋乙醇降温

潘丽珏

【关键词】发热;物理降温

发热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以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持续高热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全身各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选择有效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护理是很重要的。物理降温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简单而安全、适用范围广,是较好的降温方法之一。 近年来护理人员对物理降溫进行了总结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擦浴法

擦浴降温法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传统的方法有27-37℃温水擦浴法和常温25%-35%乙醇擦浴法[1]。

1.1温水擦浴

其机理是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供给增加,使皮肤温度一时性升高,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增加体内热量的散失。选用水温应比患者体温低1度,用清水。擦浴在发热高峰期降温较快,38.5℃以下的发热温水擦浴效果更显著,手术吸收热应用温水擦浴,完全可达到降温目的。

1.2酒精擦浴

其机理是因酒精有较强的挥发性,在皮肤上蒸发时可带走大量的热,同时酒精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具体采用《护理学基础》中乙醇擦浴法,置冰袋于患者头部(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置热水袋于足底(使足底血管扩展有利于散热并减少头部充血)[2]。 李子萍等[3]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1-43℃乙醇擦浴的降温效率明显优于28-32℃乙醇擦浴,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者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但在用41-43℃乙醇进行儿童降温护理时,容易造成血液循环血容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擦浴前先饮热饮料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乙醇擦浴。

2 冰敷降温法

冰袋降温是让冰融化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临床较常使用的时冰袋降温和冰帽降温。

2.1冰袋降温

冰袋制作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使用部位选择大小、形状适宜的冰袋。 用降温冰袋敷于头额、颈后或病变部位皮肤上,也可用降温冰袋裹上毛巾敷于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2.2冰帽降温

临床常用优质橡胶做成双层内胆,内胆容积1500-2000ml的冰帽。枕部 、后颈不宜用冷的地方为单层,外缘穿有松紧带。 与皮肤接触的内面紧贴一层纯棉布,形状为盔式帽,降温帽由于夹层内是液体, 形状可以改变, 边缘有松紧带, 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即使烦躁患者或患儿使用也不会滑落。 制冷物为盐水,最低温度为0℃,不会冻伤。 此法原料充足、方便、经济、污染、可循环使用[4]。

3 降低室温法

环境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发热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的环境,特别是夏天,遇中暑或者高温患者,降低室温是首要措施。室温维持在20-25度为宜,如无空调设备时,在电风扇前放置冰块,可像空间或者患者身体吹运,使室温及体温下降,有空调设备时,则调节室温至25度对患者体温下降有良好辅助作用。

4 静脉降温法

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 待温度降为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每分钟30-40滴输入患者体内,冰液体的输入可吸收体内大量的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 因静脉降温效果强烈,降温15 min后即测量体温变化, 根据体温下降程度,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体温下降至38.5℃左右时停止输入低温液体,防止体温降的过低[5]。 此法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中枢性高热和超高热患者快速降温,也适合院外急救中的低温神经保护。 虽然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在临床已有应用, 降温效果确切,但对于此种降温方式的适应证、 输入液体温度,以及对机体生命体征、免疫系统、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还需大量实验验证[6]。

不同的降温方法降温效果也明显不同,静脉滴注降温法,无须繁琐的操作, 其方法简单有效, 且效果明显, 适用范围广, 对于顽固型高热及烧伤、传染病伴皮疹、有出血倾向等不适合用擦浴法和(或)冰敷的患者都可使用此法。 对老人及小儿可适当提高冰液体的温度。 老年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较多,体温调节中枢处于衰退阶段, 在接受低温液体后体温下降比较明显。 降温时温度下降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 因此应正确选择低温液体的温度、种类、输入量和滴速,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对于小儿高热建议使用安全且有效的温水擦浴降温法。 任何物理降温方法都应注意患者体温、局部皮肤、面色、意识和心率变化,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处理。出现寒战及时停止物理降温,给予保暖;局部皮肤异常应停止该部位的降温措施;静脉输液降温时,输液部位出现静脉炎应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给予保护措施,加以按摩、复温以恢复血液循环;意识改变、严重心律失常立即停止物理降温。 注意病室内空气流通,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饮温水, 加速散热并可补充消耗的液体。 总之物理降温不仅要注重效果,整个过程还应贯穿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机体情况等综合衡量选择正确、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以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姚蕴伍.护理学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32.

[2]姚蕴伍.护理学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32.

[3]李子萍,等.高热患儿不同温度乙醇擦浴降温效果的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5):31-32.

[4]郑玉凤,陆风芹,郭爱青.介绍一种简易物理降温帽及降温带[J].护理研究,2005,19(3):280.

[5]李娟娟.静脉降温治疗老年人热射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1,7(7):27.

[6]蒋海蓉,严振球.目前亚低温降温方式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6,35(5):626-628.

猜你喜欢
冰袋乙醇降温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世界主要国家乙醇燃料生产情况
读一读吧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