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

2018-10-21 19:47徐燕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徐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中采用常规护理,觀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再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在救治时间,医疗费用等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型颅脑寻上;急诊救护;应用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工地事故发生频繁,导致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病率增加。据统计,颅脑损伤病人每年多达六十万人,国内经济损失高达一百多亿美元,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来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简单的图表形式,在某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检查,治疗的不同阶段制定护理计划,是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基础。临床护理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目前我国危重病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特别是在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工作相关研究较少。自2016年7月以来,我院已将其应用于急诊科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头部CT诊断;受伤前无神经损伤;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颅脑损伤病史;严重多发伤;主要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中途退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包括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16至7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颅底骨折11例,颅内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其他8例。观察组有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17-77岁,平均44岁。其中颅底骨折14例,颅内血肿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其他8例。两组在一般数据上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护理时间和护理措施没有提前规定。

临床护理路径循证医学理论,制定应急救援的具体表单,来对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从现场,紧急情况,救援,紧急电话,承认评估、应急救援和急救护理结束的整个过程做详细的规定,并安排一名护士负责填写护理记录单和临床护理路径表,记录每个操作的时间,可适用于调整应急护理措施变更项目,但不宜变更太大,以确保应急护理具体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的一致性。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的院前等待时间进行比较,主要是从拨打120急救电话到急救车辆到达的时间,急诊室急救时间。病人入院至手术室或转病房前的期间及病人等待抢救及急诊室急救期间发生的费用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低位性肺炎、脑心综合征的比较及护理满意度,包括急诊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护理效果等。

2 结果

观察组再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在救治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其发生率占创伤性颅脑损伤的20%。其发病率只有下肢创伤,但是所有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创伤行疾病。创伤后和1h是治疗患者的最佳时期。50%的患者死于这段时间。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损伤程度、急救时间和急救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严重的颅脑外伤急救护理程序在我国仍然是不完美的,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人的死亡。如果可以及时在严重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黄金时期进行治疗,缩短病人等待救援的时间,提高应急的效率,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临床研究发现,在过去传统的严重的颅脑外伤急诊,拇指和急救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缺乏规划、急救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一些繁琐和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浪费,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机会,临床护理路径的发展可以提前计划严重颅脑创伤急救护理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抢救效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1]。

在我们医院2016年7月以来,根据疾病严重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特点,根据循证医学为指导理论,开发了一种严重的颅脑外伤紧急救援特殊组列表,并严格遵循组表进行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等待救援,紧急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本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可以使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更加规范和规划。急救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做出评估,做好应急准备,争分夺秒,迅速安排救护车在5分钟内到达目的地,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救助的时间;后立即赶到现场,紧急情况评估患者的急诊医师,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做好心理的家庭在转运救护车,和运输途中和预览时我们的急诊室护士不断的进行疏导,使急诊科完成接受储备,提升应急效果率;病人进入医院立即打开绿色通道,先支付后诊断,诊断和治疗的中间环节,节约病人预览护士时间,方便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快速评估,之后和连接的专科医生,完善相关检查,迅速确定应急计划,有效地缩短病人的紧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3]。将患者转移到手术室或病房后,应改进交接工作,填写抢救记录,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协调,确保急诊规范化。

一般情况下,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于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的急诊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抢救,抢救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韦微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47):45-46

[2].徐颖.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14):15-18

[3].江萍.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78):45-49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