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川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既是高校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健身的场地,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场馆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竞争力不强;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浪费严重;内部管理没有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致使场馆发展缺乏动力。本文基于财务思维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即创新管理理念、重视无形资产、挖掘特色与优势以及加强内部控制,逐步革新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運行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既是高校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健身的场地,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由高校利用财政拨款投资兴建,相比其他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而言,其拥有国家政策支持,绝大部分不需要自负盈亏。基于此原因,致使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场馆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竞争力不强;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浪费严重;内部管理没有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致使场馆发展缺乏动力。
一、目前现状
相比其他社会上的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应该更侧重于公益方面,但是目前其作用只有两类: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及其他业余活动,另一方面为体育教学提供场地。社会人员性质复杂,潜在风险不可避免,基于安全隐患的考虑,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免费开放的试点没有全面推广开来。另外,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场馆基本的日常管理以及体育设施维修与维护等项目,谈不上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场馆将打破原来封闭守旧的观念,逐步开放,逐渐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逐渐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问题所在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制约因素有多种,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政策的导向机制以及各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等,然而其突出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滞后
一般而言,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是交由本校体育部或者基础部负责管理,这些部门一般会聘请几个管理员,主要负责在上下课时间点定时开关门、场馆内卫生、场馆内设备器材损坏的简单维修与报修等。这些内容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常规工作,没有创新,没有对于场馆运行模式的分析,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层,体育场馆没有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企业进行运作,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对于场馆内的健身器材、运动设施从开始投资就一成不变,没有考虑哪些项目属于当下热门项目,更不必说对场馆进行更新或者改造了,另外,对于体育场馆的功能局限在仅为本校内学生服务,从未考虑场馆可以实现对外开发,进而实现多功能化、多元化。这些管理理念的缺失使得高校的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场馆亮点缺失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造,各个高校之间互相效仿、互相参考,缺乏创新。一般而言,高校普通体育场馆的一些基本功能都初步具备,如田径类、球类、器械类、水域运动等,功能作用也极其相似,各个高校的体育场馆缺乏独一无二的亮点和优势。另外,体育场馆的使用仅限于体育赛事,其他文艺活动一般不占用体育场馆,这使得场馆的作用更显单一。
(三)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一般为上级拨款建造,或高校自己出资建造,无论谁投资建造,它们的作用都非常明确,就是为校内学生上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使用,此时使用效率还较高。但是,在周六、周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中,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是闲置中,无人问津,这势必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场馆的社会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闲置期间能对外免费开放,或者适当的收费开放,一举双得,既提高了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健身,又给场馆筹措到维修费用,甚至能为场馆带来经济效益。
(四)内部监督不力
现如今,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一般是交由体育部或者基础部等相关单位,而这些单位在校内一般采用“大放权”的模式进行管理。场馆的维修和使用,以及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放任自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舞弊乃至腐败,严重影响高校体育场馆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三、应对策略
(一)重视无形资产,实现品牌化
因为高校的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实体经营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即使部分高校比较超前,以场地出租或场馆出租为主,开始探索体育场馆的自负盈亏。这种有形资产的经营方式所带来的收益远不如场馆无形资产的运作所获收益,其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场馆冠名权、场馆内外广告的发布权、场馆的特许经营权(衣帽鞋等服饰、器材等经营权)等。美国的体育场馆斯坦普斯中心仅一年的冠名费就可为场馆获得2000万美金,由此可知,场馆无形资产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这种无形资产的运作正是积极响应了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激发了体育场馆的活力,开始了体育场馆的创新运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从2016年元月1日起被正式冠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高校体育场馆冠民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也应该紧随其后。随着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始重视,并逐步走上正轨,场馆的品牌识别度和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二)挖掘自身特色,追求差异化
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建和使用都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这使得各高校在建设校内体育场馆时过于同质化,例如功能、设施等方面。相互借鉴可以促使自己较快地借力发展,但是缺乏了高校自己所独有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这样的体育场馆关注度不高。实际上,每个高校的基本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所开设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学院的发展战略等差异明显。所以,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地
域优势、专业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等,努力挖掘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差异化经营。像南方城市以游泳项目为主,北方城市以冰上项目为主,有的高校培养乒乓健儿,有的高校挖掘体操神童。一个区域的高校有很多,即使普通的地级市,高校数量也会有4个左右,更别说省会城市或者北上广深了,高校场馆的数量在一个区域也会随之增多,彼此之间竞争主要靠特色和优势。高校体育场馆有特色,就会增加合作单位的数量,无形当中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效益。
(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合理化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有健身需求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健身房、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等数量也随之增加了,然而其高额的收费使得普通公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望而却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免费或者收费较低的公共体育场馆,但是现存的公共资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之下,一个区域已有的、功能完备的高校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时候是闲置的。资源分配的极不合理,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共同出台相关政策,让高校的体育场馆在学生不使用的晚上、周末、节假日或者寒暑假能面向公众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加强内部控制,追求科学化
一般而言,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是交由基础部或者体育部负责管理,其他单位和部门都不过问,自己经办、自己审核,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如此这般非常不利于管理理念的提升,更无法促使体育场馆取得长足的发展。我们应该在高校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或者扩大原有监督机构的职责,将体育场馆的监督工作纳入进来。坚持核心理念,加强监督才能促使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朝着科学化的时代迈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传统意义上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将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健身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加强主观能动性,从财务思维的角度,在创新管理理念、重视无形资产、挖掘特色与优势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逐步革新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不断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不断融入经济理念和财务思维,既是时代的召唤,又是其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划时代的变革也将成为今后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單位:永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慧.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管理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4-5.
[2]熊灿.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探究[J].商,2015(40):21.
[3]岳宁冈.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质量评价的组织方式与实施策略[J].林区教学,2017(1):104-106.
[4]张华.基于SWOT下的震后重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4(2):159-160.
[5]陈金萍,王汉臣,邵淑媛.谈高校体育产业信息资源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