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应用早期床旁康复的恢复效果分析

2018-10-21 19:47胡耀芬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认知脑卒中康复

胡耀芬

【摘 要】目的: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随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明显提高,其病死率降低,但致残率极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病人及其家庭在精神上、经济上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即可进行早期合康复训练。拟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伴有肢体瘫痪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组。对照11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10例患者给予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在发病两天内入院接受治疗,经过MRI和头颅CT检查证实,患者没有合并其他疾病。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分析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认知;康复

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腦血管病后遗症包括:复发性脑梗塞、癫痫发作、肺部感染、跌伤、局部压痛、痴呆、抑郁、焦虑等。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采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20例,其中男110例,女1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7.3±5.2)岁;受教育的年限0~13年,平均(8.2±1.24)年;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20例;左侧偏瘫34例,右侧偏瘫16例。康复组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6.3±3.2)岁;受教育的年限2~12年,平均(9.8±2.3);脑梗死32例,脑出血21例;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病史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少量不影响神经功能的腔隙性梗死灶可接受);失语患者应能参加基本的口语评估;卒中后如有意识障碍不得超过24h。排除标准: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的疾患;发病前有精神疾病;卒中前已有痴呆表现;严重失语;严重的抑郁症[2]。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48h内与药物同步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开始时间最迟在发病后1周。具体的康复方法如下:①体位改换:2~3h 定时翻身,侧卧或半侧卧,多向健侧;②保持良好肢位;③被动活动:从发病当日起,不能在床上主动活动者应作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④坐位训练:坐位训练在脑血管病后5d 即可进行,先取30°~40°位,每2~3d加10°,每天持续5~10min,达到能90°坐位持续30min后,开始训练耐力;轻型患者可以免去耐力训练;⑤床上动作训练:与坐位训练同时应作床上活动训练,翻身、移动、躯干活动训练、起坐训练等。

1.3康复护理

护士负责患者卧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预防痉挛和压疮。对吞咽障者进行口唇开合、下颌开合、舌部运动的训练,以棉棒刺激吞咽反射、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等。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120min,每周5次。

(1)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精细活动功能训练:包括刷牙、进餐、穿脱衣服等,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活动,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精细动作练习。

(2)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包括肩肘手指关节的屈曲、伸展训练,采用分离运动有效抑制上肢屈肌连带运动,下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包括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训练等。

1.4 评价方法

患者运动功能(主要指标: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总生活能力状态)提高约10%。降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肌痉挛、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及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MSE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BI、FMA、MMSE 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I、FMA积分也较治疗前改善(P<0.05)。BI、FMMS、MMSE 积分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同时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力资源,获得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动物试验表明[12-14],运动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鼠健侧大脑突触界面结构参数发生改变,导致长时相突触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峰潜伏期缩短,其结果是上调鼠梗死灶对侧海马CA3区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促进脑卒中大鼠学习记忆的恢复。这一结果可能有助于理解非心理,认知康复手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思军.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194-194,195

[2]刘俊英,贾亮,王贵玲等.强化早期步行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20-122.

[3]李小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96-3197.

猜你喜欢
认知脑卒中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