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山
摘 要:在人性当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能够赏识自己,并且尊重自己。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实施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体会和策略。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应用 体会
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励并且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出发,人们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的,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着爱和尊重的高层次需行出发。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特别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和表扬。关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
一、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在能动性的作用之下,对知识进行认识和改造,并且赋予知识一些个性化的内涵和意义。实际上,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认知的范畴当中,已经扩展到了人们的情感领域和人格领域里面,能够使得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呈现。课堂不仅仅是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传授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正确情感的有效载体。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成长和体现。关爱和尊重是赏识教育的基础,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灵魂,教师只有做到真的关心学生并且包容学生的错误,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循循善诱,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苦恼,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当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幼儿园的阶段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本身的语言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此时就是不应该一味对他们进行指责,可以在课后帮助学生进行补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给予的温暖和关心。[2]
二、理性激励学生,避免出现过度赏识和无效赏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赏识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没有付出努力就唾手可得的称赞不会让学生产生珍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够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学习的态度,致使学生在学习当中采取随意应付的方式对待学习。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进取心不断地丧失,同时也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存在敷衍的态度,因此他们在学习当中的积极性会更差。对于一些敏感的学生,他们甚至会认为教师的过度赏识是一种无效的内容,甚至认为对于自己是一种迁就,教师存在着虚情假意的行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在理性的思考之下对学生进行激励,避免出现过度赏识和无效赏识的现象。对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教师要从一个客观性的角度给予评判,同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展开科学的评估工作,明确自己具体的努力方向。教师在对学生省时的过程当中,不要单纯通过一些明确情感的判断与来进行上市,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点评,让学生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对于一些从来没有能够把古诗词背诵出来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某一次的课堂当中能够背诵其中的诗句,那么教师要适当进行理性的激励,表扬他们的进步,同时也指出在背诵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缺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赏识的合理性,
三、适当惩罚,合理批评
有的教师认为,提倡赏识教育就应该杜绝批评,实际上,这样的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教育当中,如果缺少了批评的环节,那么教育是不完整的。因为批评是赏识教育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批评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警醒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就要适当进行惩罚,对于一些违反纪律或者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适当进行一定的批评,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罚和批评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惩罚和批评的尺度,同时要采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教育的作用,又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惩罚的方式,不能够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当中的规定,能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要使其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改进自我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市战略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发现学生的亮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同时理性对学生进行激励,避免出现过度赏识和无效赏识的现象,要适当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进行惩罚,合理进行批评。
参考文献
[1]孙万才.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2017(2).
[2]潘招娣.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