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菲
摘要:我国农田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辅助下不断完善,在农田环境变化监督中发挥了系统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具體研究农田环境监测系统,以便为农田环境监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农业生产工作顺利推进、农产品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完善线传感器网络,扩大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研究;系统实现
前言:
现如今,网络信息时代悄然而至,在这一时代背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不断优化,为农田环境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支持。应用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动态掌握农田环境生长情况,以便为农田环境管理制定合理化方案。由此可见,本文探究该论题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论题探究如下。
1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优化,通过多种技术融合来获取网络覆盖区域价值信息,并负责信息传送。下文从节点结构、体系结构来方面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
1.1节点结构
节点结构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方面即数据采集单元,它负责网络区域数据信息获取和转换;第二部分即数据处理单元,该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芯片的类型为,内部嵌入内核,这一单元处理内容包括准确定位、节点处理步骤、功耗管理、路由协议等;第三部分即数据传输单元,它通过节点间无线通信完成数据信息采集和传输。第四部分即电源单元,它主要负责向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供应电源。
1.2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组成部分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即网络节点,它具有数据采集、处理、通信等功能,在数据信息获取、传输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方面即网关节点,它主要负责节点传输;第三方面即监控中心,它负责接收网关节点传递的信息参数。
2农田环境监测系统概述
该系统功能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上位机及客户端、GPRS网络、协调器等,其中,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空气湿度、土壤湿度、PH值、光照等数据参数;上位机及客户端负责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用户准确输入登录密码后,能够直观化、实时性监督参数变化情况,进而了解农田环境变化现状。我国农田面积较大,并且农田环境变化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环境监测阻力以及数据参数获取难度。因此,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发挥系统在监测区域内的应用优势来全面、准确获取数据参数,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农田环境管理措施,这对农业增产、农产品质量优化有重要意义。下文具体分析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及具体设计要求[1]。
3系统设计方案及软硬件设计
3.1设计方案
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组成部分介绍如上述所示,系统方案实际设计时,应做好传感器于各终端节点的连接工作,然后将终端节点置于不同农田区域,以便监督各区域农田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环境变化情况。用户通过观看浏览器直观了解远距离农田环境,专家学者具体分析变化数据,根据数据结果改变环境监控方案。
3.2软硬件设计
3.2.1软件设计
节点软件设计:S网络构建的过程中,事先对协调器初始化处理,处理对象主要有芯片、应用层协议、初始化系统时钟等。接下来进行能量扫描,对于符合能量要求的信道进行网络构建,同时,具体显示网络标识。之后判断入网节点合法性,许可合法化节点接入网络。最后主动传递环境参数于协调器。节点软件按照这一流程完成设计任务,能够减少能量浪费,缩短设计时间。
网关软件设计:操作系统编程这一网关软件实际设计时,为其创设ARM-交叉编译环境,将引导加载子程序设置为,根文件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内核分别为和。在适当位置增设串口驱动程序,合理配置PPP协议,这能充分发挥上网这一功能优势。上网功能实现以应用程序合理设计为基础,网关响应请求的数据信息后,针对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存储,同时,设置IP地址,借助远程监控主机以及CGI程序完成数据传输和查询。
3.2.2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领域较广,该技术功能多样,节点划分以功能以依据,其中,精简设备与全功能设备在硬件组成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在软件设计方面需要合理配置。精简设备作为终端节点,节点设备数量有五个;全功能设备功能优势体现在网络构建、网络管理、数据汇集、数据转发等方面,在掌握数据传输距离的基础上,满足数据多路转发需要。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设计以不同类型传感器为依据,其中,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时,将端连接于的口;数字光照传感模块接口电路设计时,连接与口;型传感器设计接口电路的过程中,借助芯片构成总线匹配电路[2]。
节点电源电路设计:具体设计时,为扩大农田采集节点布置范围,供电电路设计遵循结合原则,即锂电池结合于太阳能电池板,其中,芯片为电路提供充足电源,并且能够合理管理充电电源,它能大大提高充电效率,合理调整电流以及电压,确保电流、电压保持稳定状态。
网关硬件电路设计:网关作为网络连接中心,网关功能优势具体表现在:网络通信协议调整、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转换。具体设计时,搭建网关硬件平台,优化网关硬件结构。核心处理器主频率和最高频率分别达到和,接口数量有三个,该处理器硬件资源较充足,并且性能较高,能够更好的满足系统设计需要。针对网关与外部接入网通信问题处理时,增设GPRS通信模块,以此支持网络切换,实现农田环境在线式监测。
4系统测试分析
4.1数据传输测试
了解网络功耗情况时,组织数据传输可靠性测试活动,每间隔8s发达数据包于协调器,发送操作结束后,协调器处于休眠状态,之后对其进行参数测量,具体指的是待机电流、发射电流等,通过参数对比、计算,了解功耗变化情况。由于参数数值获取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因此,应用时间间隔法准确获取功耗变化值,尽可能减小测试活动中数据传输误差。总结测试实践可知,通信距离小于360m之内,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较高。
4.2功能测试
针对系统数据采集功能进行测试分析,选取用来测试的农田区域,将湿度、PH值、光照、水分等多个传感器节点安排在农田不同区域,保证协调器节点距离大于20m,数据采集时间间隔1h,充足准备测量仪器,对比分析测量数据。对比测量数据误差,通过差值判断了解测量准确度。
4.3监测测试
网关、计算机设备分别连接农田环境WIFI网络,启动浏览器,准确输入IP网关网址,依次输入查询日期。接下来关闭WIFI模块,应用移动设备测试网络连接状态,如果移动设备得到的查询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那么证明数据传输网络顺利连接,远距离监测功能优势正常发挥[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从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系统测试等方面来掌握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应用原理,同时,能够拓展系统设计思路、优化系统设计方案,有利于扩大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应用范围,丰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领域实践经验。除此之外,我国应深入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提高该系统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肖令禄,王泽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河南科学,2017,35(10):1574-1581.
[2]刘宁宁,苏夏侃,杨自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因子监测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36(09):115-120.
[3]杨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34-3335+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