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摘 要:建筑施工图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工艺设计,更不是机械的依样画瓢和尺寸标注,它以实用性为主,在此基础上追求外观设计效果,甚至是个性设计,即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融合节能、消防、环保及创意等因素。虽然建筑设计图的表达风格各有不同,但必须遵循国家对施工图的规范规定,追求实际、安全与经济。本文探讨了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措施
1 前言
建设施工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尺寸和类似的标准化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建筑施工图设计不仅要追求建筑的整体外观设计,也需要将其他实用性能考虑在内,建筑施工图纸设计不仅完整体现建筑的创意,还应保证其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节能性等。因此,在以后的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人员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并不断优化和创新,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图。
2 建筑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2.1 总平面图缺项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建筑项目,经常在总平面图中出现众多要素缺失以及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不够的情况。很多设计者在设计总平面图时往往只在定位建筑平面,只对平面进行设计,忽视了具体的间距、坡度、坡向以及道路布置的有关设计,另外,一些警示信号(如建筑红线、绿地保护线)等的设计也往往缺失,这些存在的问题对施工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节能设计中的问题
目前节能化、绿色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很多国家纷纷开展绿色建筑工程。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认识不足,也不被人重视,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往往出现和节能的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或者在設计中选择了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等,同时,在忽视节能设计的同时,还容易忽视材料的防火性能。
2.3 防火设计中的问题
在设计施工图纸中,往往会因为道路转弯处的半径设置不当和消防扑救区域的宽度设计不当等,使得防火设计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另外,很多高层建筑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通常没有预留变形缝或者预留的变形缝较窄,导致建筑物出现较大的裂缝,产生裂缝之后,往往通过采用易燃的木板材料进行盖封,容易引起火灾。
3 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措施
3.1 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在完善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设计深度的提升。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设计》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结果,将建筑中的安全通道、防火设施、防水等内容融入设计说明中。
3.2 将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设计应用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
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在建筑施工图中的应用实现了环保目的和节能目的。为了使得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考察,在对建筑场地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融入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这种设计方式除了可以提升设计质量之外,还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成本,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
3.3 完善建筑总平面图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施工图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出入口、坐标网格、道路布置以及建筑间距等细节点的融入,对总平面图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人员还应该对施工图中的门窗表、剖面图等其他部分的完善加以重视。通过准确清晰的图文表达,更好地对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3.4 图纸与施工现场需紧密结合
由于图纸和现实的施工还是存在差异的,由于图纸是二维的平面中,而建筑则是处于三维立体中,所以要更好的将图纸的二维平面展现在三维空间中需要处理更多的细节问题,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工业建筑中,甲类洁净区的防爆门斗开门处往外只是简单的把防火门画在实体墙上,在洁净板上留上门洞,却忽视了门洞收头处该怎样处理,是把洁净板转角包过来,与防火门的门框对齐还是应留足防火门的洞口尺寸,不同的处理方式出来的现场效果是不一样的;洁净区靠外墙处需要自然采光以节约能源,出现了内外墙上两层窗的情况,这就需要两者综合考虑,窗的大小、模数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好的室内效果。施工图应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指导施工图的优化,高质量的施工图可以提高现场的施工速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设计需要有全局的整体意识,不得忽视任何细节。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图能充分提现专业技术性,施工图更是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到指导引领的重要作用,与施工方向,制造成本,工程周期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进行设计图优化是很重要的一步。因此我们要整体提高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水平,注重设计图的细节,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真正的做到合理施工,发挥优化的作用,让施工更顺利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彭芳.建筑施工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3).
[2] 黎艳颜.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4).
[3] 梁丽莉.浅析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