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下的美术教学也可以一样精彩

2018-10-21 03:29黄茂君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陈老师常态美术

黄茂君

有人说,大凡在教学竞赛中获奖的课都是人工雕琢的、经过反复锤炼的课。换句话说是做作的、虚假的课。上得再好也不适合平时的教学。这样的一等奖课不值得学习与借鉴。笔者不能完全赞同此种说法,但也不完全否认一些观点,它的背后确实含有大量的做作成分,正因为如此,专家、学者也意识到教学必走常态教学,提倡回归自然教学风格。又有人说,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观摩性就达不到前面那种教学效果了。笔者却认为,常态教学一样可以出风采。请看笔者在多年前曾听评过的一堂课。

“孩子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一个衣着非常朴实、年龄在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用乡土普通话给孩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和尚……山下来了两个强盗,拿着钢叉到山下的池塘叉鱼……伴着每一句话,他流畅地用手撕着手里的旧挂历,故事中的一座山、一座庙、一条山道、一个池塘、两个强盗……出现在黑板上。我满不在乎的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心想,全省赛课,是哪个地区选这么一个“土农民”来充当选手,充数吗?看看前面的课,教学手段先进,幻灯片(当时是先进教学仪器)、音乐啦、舞蹈表演、实物道具等等,丰富又多彩的,多精彩啊。我坐在评审席上胡思乱想着,一脸的不屑表情,再悄悄的看看旁边其他几位评委的表情,可能跟我的感觉差不多吧。

突然,黑板上一下子跃出了一只大公鸡,将我的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非常惊讶,什么时候“土农民”撕了一只鸡出来啊,他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跟我一样兴奋地大声喊着:“大公鸡”。我与其他几位评委迅速的交换了一下惊讶的眼神,看出黑板上的大公鸡就是刚才故事里的人、物景组成的,没想到象耍魔术一样山变成了鸡冠、庙子成了鸡头、窗口成了鸡眼、池塘成了鸡的翅膀、钢叉变成了鸡脚和鸡爪……如此巧妙的构思,谁也不再敢轻视这堂课了。老师随势就推出了课题“撕纸贴画”,从开课,老师就亮出了这课的指导思想:一是随意想象,将随手撕出的形状进行想象发展;二是撕出已经想好的物体并进行深入发展创造绘画。整节课老师就是围绕这两点来主讲,主要启发孩子们主动想象来完成。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展评方法上,依然是原生态的,老师在教室的窗户上拉了一根绳子,将孩子们优秀的、富有想象和创造的作品用回形针撇上去,再引导孩子们欣赏评价。下课了,将作品一一交回到孩子们的手中,看着孩子们高兴的面孔,我们知道,这是一堂非常别致,让孩子们能感受真实的美的课,而且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课。后来,评委们经过反复评论、推敲,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将此课评为了唯一的特等奖。那么朴实的一堂课却跃居全省第一,将那些充满现代感,手段多样的课,挤在了后面。这恐怕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没有见过开课精彩的课,我们一致认为,自然,不做作,又有创意,很适合平时教学采用,才是此课的精髓。

笔者是搞教学研究工作的,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听了各自不同的优秀课,特别是近几年课程改革中,几乎所有的研究课、竞赛课都是使用多媒体或其它的电教手段获得成功的。在这许许多多的课中,其中不乏有真正优秀的课,但其中也有一般、无特色的课,个别的课还非常滥,几乎是滥用多媒体,甚至有的课多媒体的使用与教学内容完全脱节。引发了专家、学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的不滿和研究。即便是那些优秀的课,大家在评议中道好的同时,我认为也要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你知道这样一节课需要多少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花多少时间以及花费多少钱和物打造的,而就是这些教师平时都不可能这样去备课和上课,又如何动员和说服其他教师来学习这样的教法呢?现在提倡常态教学的思维和方法,就是在纠正课改中的一些过激言行。研究在常态教学,并不是说多媒体不好,更不是不用,而是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的工作量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我们要研究让老师们常态教学下一样能出教学成果,出优秀课例,让城市、农村甚至于乡村教师都能运用的课,让孩子们在这样纯朴、自然、活拨生动的课堂中健康成长。专家学者早有示范,请看上海美术特级教师陈授鹏教授课改初期到阆中讲学时借班上的一堂《我的家》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

陈老师是这样上这堂课的:首先向学生作了自我介绍,亲切和蔼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语言很快迎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消除了开始见面时的紧张气氛。陈老师继续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所在城市的一些情况,逐渐回到学生们的家庭的基本建设上:比如,房屋面积、家居布置、装饰装修等等。听了学生们家庭情况后,陈老师话锋一转,让学生们猜一猜他在上海的家是什么样,学生们七嘴八舌,用精彩的语言描述陈老师的家,有的描述得富丽堂煌、有的描述成淡雅的书香之家。陈老师只是笑而不答,不慌不忙的从讲台后面拿出一个大的旧纸箱和一些白纸,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家,想看吗?然后,就依照同学们的设计,用纸和旧纸箱造出了一个漂亮温馨的家。在和谐的氛围中,陈老师已经巧妙的将纸工制作的一些折、剪、插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了同学们。随后将全班分为四个组即四个“房地产公司”,分别设计和装饰一套住房(也是旧纸箱),并进行竞争拍卖,老师就是消费者,看哪个“公司”最会推销自己的“房产”,打动“消费者”的心。条件是:要介绍房屋的面积、结构、装饰、家具、电器、环境优势等等。(分组制作培养了他们的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随后陈老师一边去四个组观看,一边点拨、引导。在评价时,更是有趣,各组选派了一个推销员,谈自己居室的设计、风格、造价,再由大家来评价,并提出改进的理由。最后谁的房价高,受欢迎程度高,那个组就是今天室内设计的最佳奖。整堂课充满了乐趣和创意,孩子们在快乐和主动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当时人人都将能使用多媒体引为骄傲的情况下,显然,这堂课并没有运用多媒体,这跟我们平时教学差不多,却结构严谨,设计完整,美术课的特征明显,美术新课程理念得当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思想先进、方法灵活,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教态亲切自然,个人修养好,个性特点突出,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将课的人文性与技能知识传授两者关系处理得非常恰当。“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也准确的达到了。教与学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精神,使课堂时时出现一些亮点,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学到了美术手工制作方法,还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其它知识,并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创造力,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所以说,专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常态下教学一样也可以上得很精彩。

猜你喜欢
陈老师常态美术
美术篇
智珠二则
我的科学老师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