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雕塑专业木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8-10-21 22:27赵凡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木雕改革教学

赵凡

摘要:木雕与金属直接雕塑、石雕等课程一直以来是本科阶段雕塑专业必修的材料方向课程,其木质材料独特生命力与质感的彰显与加工的相对操作技能要求也给木雕课程的教学者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尝试以木雕教学与创作实践者的角度通过实例对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更符合当下大学雕塑专业人才要求的木雕课程教学。

关键词:木雕;教学;改革

我国当代学院雕塑教学模式中往往以基础造型教学和材料创作实践课程以及较为新兴的景观公共艺术、观念性装置、动态雕塑教学等构成,而材料课程中木雕、石雕、金属直接和金属铸造则作为较为传统与经典的课程经久不衰,这与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此三种材料最为频繁的使用密切相关,木雕之所以能在雕塑创作与教学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与其材料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有生属性带来的独特质感与情感特性不可分割。木雕课程的教学伴随着我国雕塑专业教学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身的形式、内容与诸多方面,为大学雕塑的学习在材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作方向。雕塑艺术多元化、边界模糊化的当下,木雕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顺应时代对艺术教学的整体要求更是教育者必然的课题。为此,本文尝试结合自身多年的木雕创作与教学实践经验,以木雕课程纲要的诸多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探讨课程未来建设的方向与途径可能。

一、木雕课程的精准定位

木雕课程长期以来的定位都是大学本科雕塑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在多数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劃中处于本科阶段学习的中后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前置课程来为学生掌控木雕造型能力与创作设计方法建立基础。如通过抽象雕塑创作课程建立抽象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泥塑写生基础的一系列课程来建立空间造型的把控基础等,前置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效果应紧密的对接木雕课程的核心需求,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给木雕课程的顺利有效的开展带来障碍。造型基础的确实会导致成形难以符合设计预期、创作思维训练的不足会导致设计方案阶段的引导困难、思路狭窄水平下降。课程着重要求的核心是掌握如何通过寻找材料提高学生对木质材料的认知能力,通过各种工具的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对木质材料的加工掌控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过程体会、理解雕塑在创作过程中主题观念、形式、材料多方面有机统一的组合,这也是后置毕业创作课程多样化、高质量的重要前提。

木雕课程的定为应该是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木质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艺术语言特性,掌握木雕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创作流程;通过合理的任务设置,进行长期的创作实践,逐步辅导学生完成创作任务,加深认识与体会木雕材料与其他材料的异同,为本科雕塑学生能够熟练灵活掌控材料语言建立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技术到意识的转向

国内美术院校木雕课程教学过程和成果显示,长期以来木雕教学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都存在重技术、轻意识、理论的倾向,也就是更注重学生掌握实施木材料加工的技能层面的实践能力,而对实际上会更深刻影响其艺术发展可能的创作材料意识的认同和内化略显不足。诚然站在授课者的角度,对于课程本身效果的预期和要求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的,技能层面的提高能短时间内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长期以来的裨益是无法与在课程内建立合理科学的意识相比的。纵观艺术发展史,决定艺术家的成败技术虽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随着艺术进入当代语境,意识的成熟,理论的完善,观念的有无都占了更大的比重。尤其在社会分工尤其细化的当下,艺术创作加工代工现象的普遍化都让技术的重要性跟多的让位给了理论储备和意识建立。

木雕教学应该更多的加入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整体课程中不断的深入的增强学生对材料意识的认同感,让学生通过自身主导的创作实践过程一步步完善其理解。当然,技术技能的目标仍然重要,但是应摆平两者的地位,让深入技术研究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作材料意识,让具有活跃思维,良好意识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正是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正确转向。

三、灵活教法、与时俱进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木雕课程以往的途径往往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师生讨论、学生以设计稿进行陈述和讨论,以及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等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预习、师生讨论、陈述交流、答疑等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在课前预习方面,由于雕塑学习知识点较为分散而且观点、解释标准不一,或实践类只看不操作不够直观,学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预习把握住上课的主要内容,师生讨论方面,由于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欠佳,学生难以做到在课堂和设计辅导上与老师进行观念与设计思路的有效讨论,在理论讲授部分上只是简单跟随老师的思路听课,呈现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听课方式会进一步磨灭学习兴趣,降低课程学习效果;在创作实践辅导方面,由于理论学习效果不理想又没有重复听课的机会,部分学生较难跟进创作进度,但为了完成提交作业的任务,只得在设计阶段采用抄袭或改良的方式完成,学生既不能很好掌握创作的方法,更无法获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学习动力缺失,无法取得课程预期的效果。

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决定教学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木雕课程教师应根据课程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在本科木雕教学中积极探索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打破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界限,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与长时间创作实践辅导之间的界限,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精确详细的划分教学内容,把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穿插进行。二是根据课程的创作特性,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陈述和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养成表达和交流创作理念的良好习惯与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发学习的热情。

同时,当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木雕教学带来新的可能,在课前准备方面,木雕教学可灵活采用当下互联网+所流行的“微课”代替“看书”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原因是“微课”具有时间短直观简单和内容完整等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握上课主要内容。课堂理论讲授阶段,可采用传统和微课多媒体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微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討论,自然合理引导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重点和难点,教师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入讲授;最后通过布置明确的创作任务开始实践阶段。这样的上课方式有利于学生搞清楚“本节课学的是什么”带着“我要做什么”“该怎么做”的问题进入设计思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创作主观能动性。

四、内容充实细化,合理分配

本科木雕教学的内容往往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理论讲授部分,往往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总体木雕艺术的发展史回顾、当下木雕国内外创作现状同时辅以对经典木雕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欣赏解读,继而引申出材料语言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创作方法与流程解读。这一方面主要侧重是的视野的开阔和知识体系及意识的建立,而另一部分则是具体的操作技能,细化到每一种刀具的使用,打坯刀、修光刀的技法,电动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技巧,自身防护设施的要求等。

木雕课程教学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细化教学内容,这种充实和细化更多的体现在理论讲授部分,同时应更合理有效的分配总量增加后的内容。例如在木雕历史回溯的部分应该明确分类工艺美术范畴内的民间木雕工艺和艺术创作范畴的木雕作品,对中国传统木雕的讲解也应该更多的着重传统语言的解读分析以及对其当代化运用的有效引导,更广泛的加入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特色木雕作品的语言解读和欣赏,同时增强木雕与其他材料间相互作用综合利用的理论讲解,进一步体现材料课程的主体功能。加强当代先锋作品中木材料参与机制的解读,让学生不局限于传统框架传统形式的木雕思维局限,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创作形式更多样。技能部分的内容可以更多的结合时代,着重建立创作效果为主导的理念,丰富工具实操技能种类的基础上,引入此阶段最为关键的根据情况选取不同工具,不同方法是否利用工厂大机器代工的灵活意识建立。

而内容的分配上应该分散理论讲授到实践的各个阶段中,结合创作实践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所遇到的切身问题,引入对应的理论知识作为答案,这样会更有效的增强讲授效果,加深印象。如在打坯阶段进行中,讲授不同工具带来的肌理效果和加工痕迹的保留对作品的艺术呈现的影响,结合对一系列案例如朱铭,布鲁诺沃尔普斯的作品分析,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会对作品最终带来怎样的影响,直观而深刻的达到了阶段学习目标。

五、展评结合,以展促教

国内美术院校木雕课程普遍采用举办结课展览的形式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结合展览进行作业讲评和成绩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毕业后作为艺术从业者创作-投稿-展览-反思总结的基本模式,公开的展览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自身水平的所处位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也起到相当的激励和督促作用,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动力赋予功能,但是系室内、学院内的展览的范围较小,作用相对有限。通过数次课程教学尝试,如果在课程开始时将高级别、大范围的具体可见的展览为目标告知学生,能够在提高学习自觉与主动性上起到相当的效果。当下各级美术展览活动丰富而且信息相对开放公开易于获得,此方法具有相当的可实施性。举例来说,在课程开始时以具体的征稿启事形式明确通知学生在结课后短时间内将会有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征稿,同时入选获奖的话会获得奖金和美术家协会一次入会资格,如此以来,相对分数、班级内自我定位这样相对较虚的展览激励变为了实际具体的奖励,同时引导和辅助学生研究分析以往展览的入选获奖作品的优势所在,这就促成了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会相对不开展主动调研的创作有相当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正面的引导在学生中形成潜在的良性竞争氛围,能够切实提高整体班级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安德鲁.(美)雕塑家手册[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2]萧立.木雕[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

[3]陆君玖.工艺雕塑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何莎敏.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导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猜你喜欢
木雕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木雕鱼
教育教学
“改革”就是涨价吗?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