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飞
“搜孤救孤”一折取自元杂剧纪君祥所编撰的《赵氏孤儿冤报冤》,或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为《赵氏孤儿》,该剧讲述的是春秋晋国时期奸臣屠岸贾谋害忠良大臣赵盾,杀害赵家三百余口,为了防止赵家有后,下令残杀国内所有婴孩,程婴为了保全孤儿,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其友公孙杵臼为了保护赵家后代,献出自己的生命,孤儿由程婴抚养,二十年后,孤儿手擒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的故事。
诚然,一出好戏少不了一个好剧本,一个好剧本少不了一个优秀演员的精彩演绎,在我观看了大量优秀演员的表演后,深受启发,我认为,这出戏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便是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古人常说忠孝难两全,任何事物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观点,程婴是名副其实符合于当时士大夫精神的,他所展现出的坚毅,隐忍,无不掺杂着对这个国家和忠良的仁义与纯粹。在17世纪中叶,伏尔泰将《中国孤儿》带到西方社会,人们讶异于韩阙之死,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骨肉,种种不解的缘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的不同之处。在我看来,这也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道义!
“搜孤救孤”一折便是取自该剧中与好友公孙杵臼商议保护孤儿,后遭屠岸贾严刑逼供的情节,我在2003年有幸向程双椿老师学习这出戏,初学这出戏时,我年纪尚浅,对程婴身上所展现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深明大义不甚理解,只是单纯模仿老师的唱腔和身段,随着年龄增长,加上对这出戏的喜爱,我越发对程婴这个角色以及赵氏孤儿这出戏所展现出的耀眼光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对这出戏的感想和对程婴一角的个人理解。
这一折除了唱腔铿锵有力,高亢激昂,在表演上也是十分吃功的一折戏,在特定的环境下,内心饱受被发现的煎熬,要知道他只是一名郎中,他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若没有遇到国家变故,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或许安详地度过他的一生,所以在遇到强权时他会颤抖会害怕,这种害怕除了源于孤儿的存在以及与公孙杵臼所商定好的谎言外,更多的是一种自身对屠岸贾这个人的胆怯,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之前所牺牲的一切都成了泡影,在这种双层打击下(亲生儿子将被摔死以及屠岸谷的怀柔政策),他变得像个勇士,所以在表演这出戏时,我首先对自己的身段有了新的理解,人在胆怯的时候会有些小小的无法控制的颤抖,但又要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这是不容易的,我的理解是胸口微微含胸,在做出毕恭毕敬的同时,又有些不近乎人情的冷漠,这一折,反而要把程婴的形象变成一个坏人,这样才能在后来当看到屠岸贾搜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后的崩溃产生强烈的对比。
而在唱腔上,二黄导板一出现便表现出程婴此刻的无奈与纠结,他似乎没有时间去考虑他会有什么下场,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了让屠岸贾相信他的话,他变得慷慨激昂,变得狐假虎威,只为了让旁人相信,眼前这个叫公孙杵臼的老人就是一个叛贼乱党,所以在这段唱腔的表现力上,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有急有缓,所以导板要表现出程婴此刻无奈的心情,而到了回龙,则要表现出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老友舍生取义的悲怆情绪在里面,到了原板,一切趋于平静,对着观众诉说事情的前因后果,直到开始拷打公孙杵臼,他的表情以及唱腔开始变得急促和一丝的不安,他似乎换了一副面孔,而面孔之下,又是一个挣扎的灵魂。
《赵氏孤儿》的问世,使得戏曲走向了成熟的趋势,随着元杂剧的落幕,明传奇的兴起,昆曲的诞生,京剧的高峰,在每一个梨园舞台上,演绎着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故事,而在我看来,《赵氏孤儿》这出戏是宫廷斗争的外衣下,人性光辉最耀眼的一部作品,我很幸运能够学习这出戏,虽只是一折,但它是我京剧学习中必不可少,或者说具有转折意味的一出戏。我无法抗拒地去迷恋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写道: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在梨园舞台上,那些姹紫嫣红开遍处早已留下了中国古典艺术的芬芳,而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借着程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情冷暖終有时,留得忠孝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