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希旺
摘要:现阶段林业育苗工程已经逐步实现与科学技术的充分融合,在不断实践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化学除草技术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人工除草是传统除草技术的主要形式,人力成本较大以及效果不明显是人工除草的明显缺陷。尤其是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林业育苗发芽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与破坏,木苗存活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林业育苗科学使用化学除草技术是改善上述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林业育苗发芽率以及存活率都可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林业育苗;化学除草技术;应用
保障苗木正常发芽以及生长是林业育苗中除草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成本较大、效果较差以及较大的强度都是传统除草方式的主要缺陷。在林业育苗中科学使用化学除草技术可实现对目标以及杂草的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较为合理的化学除草剂,满足高效除草这一需求。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提升林业育苗发芽率方面,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可促使育苗整体质量以及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一、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用药种类
1.林木种子发芽前对触杀型除草剂的应用
由于林木种子与杂草种子的萌发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选用除草剂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特征,以杀草安、灭草安等触杀型的除草剂作为首选。这些除草剂能消除樟子松以及落叶松等针叶树苗中存在的杂草,且效果明显。在种植这些苗床時,应该在种植之后,及时进行松土等措施进行及时处理,能将表面附着的除草剂渗透到地表土层中,真正从苗床根部消灭杂草和害虫。在杂草种子萌芽或生长期,杂草幼苗就会直接触碰到土层中的药层,就会被消灭和清理。但是在实际种植中,针叶树苗在幼苗发育期,其种壳生长后,就会破坏原有的药层,后期杂草生长时,就无法很好的被消灭。
2.林木种子发芽后对触杀型除草剂的应用
(1)根据苗木和杂草发芽的时差除草
区分苗木和杂草结构形态差异是有效进行除草作业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除草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苗木。将苗木以及杂草发芽时间的差异作为依据,可实现对短期触杀型除草剂的选择,注意也要适当处理种子土壤。例如在针对阔叶树种进行育苗时,可提前14天进行苗床准备工作。利用湿润床面的方式促使杂草实现提前发芽的目标,然后集中处理杂草,此时除草效率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保证出口质量不会受到破坏。在去除苗床中萌芽的杂草时,五氯酚钠所起到的作用最为明显,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不足,不能实现对未发芽杂草种子的有效去除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需要在播种之前结合实际,开展两次除草作业。
(2)根据苗木和杂草在土壤中的深度差异除草
通过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具备易吸附在土壤表层和在土壤中移动不大的特点,可对小粒杂草种子进行处理。这种除草方式适应于部分针叶树种子播种在土壤3.0-4.0cm的深度,尤其是种子颗粒较大的树种,如红松。而牛毛草、灰菜等小颗粒的杂草大部分在0.4-1.2cm的土壤表层。针对树种和杂草种子在土壤中深度的差异,灭草灵和扑草净等这类化学除草剂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在杂草的种子萌芽后,杂草根开始吸收土壤表层的药剂,从而达到抑制杂草进行光合作用的除草效果。
(3)分析苗木与杂草的实际入土深度
与杂草相比,部分苗木在入土深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除草过程中可对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进行使用,这类除草剂在土壤表层移动性过程中并不容易,因此可实现对小粒种子与杂草的彻底清除,针叶林育苗是此种除草方法所使用的主要范围,尤其是适用于较大种子粒径的苗木,3-4cm是其播种的主要深度。较小种子颗粒的杂草生长深度也较浅,大概位于土壤表层0.4-1.2cm的位置。杂草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可实现对化学除草药剂的有效吸收,最终到较为理想的除草效果。
二、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正确药量
1.掌握正确化学除草剂的用量
在选择化学除草类型时我们可将多种因素作为主要依据,其中主要涉及到苗木种类以及育苗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对化学除草剂用量的合理安排,过多的药量会对目标种子造成一定伤害。相反,则无法实现对预期除草效果的满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化学除草剂量分配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分配工作的合理性得到保障。化学除草药剂用量配制与化学除草方法选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苗木类型、用药时间、杂草种类发芽特点等都是对其进行选择时所必须考虑的要求。注意结合实际促使林业育苗工作实现对化学除草剂用量的正确掌握。
2.掌握正确用药的时间
在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中,为了确保在除草过程中降低对木苗的误伤率,要正确掌握除草施药的时间合适的施药时间主要是在苗木抗药性最强、杂草抗药性最弱的时候,此时对床面进行合理施药,可达到化学除草的最佳效果。
3.化学除草技术在苗木种子发芽之前进行应用
杂草发芽一般是从林业苗木种子发芽开始,林木种子萌发与杂草种子萌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可在科学利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对触杀类除草剂的选择,草铵膦、果尔等在林业苗木中进行使用可实现对预期理想效果的获取,在除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相当明显。种子在苗床种植的过程中不断稳定,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一系列松土处理,进而促使喷涂的除草剂可实现与土壤的充分融合,在苗床底层除草剂即可实现对自身作用与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杂草种子在萌芽与生长的同时可实现与土壤中除草剂的直接接触,被及时杀死。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幼苗生长破坏土层中药剂的重视程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除草效果造成影响与破坏。
三、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云杉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在云杉发芽前,云杉育苗的时间一般在4月份,为了抑制寥科一、禾本科等杂草对云杉育苗的影响,将75kg的西玛津和409的水混合在一起,用喷雾器均匀撒在云杉种子上。西玛津对十字花科、菊科、车前科和木贼科等杂草有明显的除草效果,而且不会伤害云杉种子的出苗。在云杉出苗后,用50kg的水和每667mZ11-14rnL的果尔混合在一起,均匀喷晒在刚出苗的云杉床面上,能有效预防1a后单双叶杂草对云杉正常生长的影响。
结语:
林业育苗在推广化学除草技术时需要实现对多种客观因素的综合考虑,在客观分析林业育苗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实现对化学除草药剂的科学选择。这是最大限度保障化学除草技术效果以及特性的重要手段,药量配置工作需要在化学除草方式选择完成的基础上实现。同时利用恰当的时间促使化学除草剂实现对自身作用与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为促使林业育苗成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必须在林业育苗中实现对化学除草药剂的正确选择。这对林业育苗发芽率以及存活率的有效提升也有积极意义,将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给育苗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凤权,王海英,侯毅.简析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06-106.
[2]吴蔚青.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