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化

2018-10-21 18:28郑跃全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直径周长专业化

郑跃全

自我反思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1]可见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个人实践,以同课异构实例阐释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帮助。

这是我校本学期开展的“一师一优课”教研活动。按本学期校历安排,第11周是我校六年级数学组各数学老师“一人一优课”公开课时间。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六年级数学组以“圆的周长”第一课时作为主讲内容,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带来的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导入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六年级9班J老师以“新龟兔赛跑”引入,从正方形的周长及计算方法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并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组织学生们分小组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各个小组的同学非常有组织,分工明确,他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通过小组的操作与计算,各小组依次汇报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时,老师作进一步的总结: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并让学生进一步对圆周率π的意义的理解,继而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2πr,引领学生们运用探索到的新知解答“新龟兔赛跑”中白兔跑的路程(圆的周长)。学生们在J老师中规中矩的课堂组织中,在自主操作与总结中,扎实地掌握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灵活的运用于解决问题上。

J老师从旧知——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入手,引导学生们发现新知——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对比中学到新知,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反观我之前上此课时直接引出圆周长概念,硬板板组织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总结出新知的教学设计,J老师的教学设计显得更有层次感和深度。

二、教学过程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六年级3班L老师组织学生用动作比出圆心、半径、直径引入,通过引导学生抡臂的方法直接切入圆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直接感知理解圆的周长指的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紧接着让学生探讨测量圆的一般方法(滚动法、绕绳法),当学生一致理解以上两种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时,老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大型圆形的喷水池,并问怎样测量水池的周长,瞬时学生感受到滚动法、绕绳法的局限性,急需掌握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于是转入了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求周长的方法的过程。L老师没有直接引入教材的设计思路,而是带着学生们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在研究圆的周长的各种方法,通过古希腊数学家阿苦米德对圆的研究和刘徽的”割圆术”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圆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与4倍之间,到祖冲之对圆周率计算的作出伟大贡献。引发学生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动手合作及汇报,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学生从识知圆的周长、感知圆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到探索圆的周长的过程,都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深刻理解圆周率π后,课堂已接近尾声,当L老师提问到:同学们,通过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的过程,谁能说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全班學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圆的周长C=πd=2πr。下课铃声响起前,L老师送给了同学们一句寄语:我希望同学们也像以上数学家们一样,大胆地猜想,踊跃地思考与探索,将来也一定会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

L老师的课堂,通过老师的“导”、学生的“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甚至是在场听课的老师们都带进了探索的世界。L老师深厚的“导演”功底,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都得到了提升。反观我之前上此课那过于走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L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不由得为之赞叹。

三、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通过走进同学科老师的课堂,及课后的评课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大胆的把以上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华穿插到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 的教学思想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圆的周长”是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圆周长意义”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则是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测量、计算、自学、推导、论证等充分的实践活动而展开的。可以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论。我班的学生在共同探讨中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同级同学科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这是反思带给我的进步。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反思与改进自身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老师,必须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新常态,加强研判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教学反思,激活我们的教学智慧,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构建,为促进专业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杭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D].学科教学(数学).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廖林楠.教学反思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猜你喜欢
直径周长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周长面积变变变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