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改中汽车机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8-10-21 11:18罗子华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

摘要:汽车机械课程是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的基础课,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汽车机械教学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这两种课程形式的应用是我国教育部门从汽车人才的应用性出发设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理论课程的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单一陈旧,不仅导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失衡,还导致实践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纸上谈兵,不仅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也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职业性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改;汽车机械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现阶段我国的职业院校汽车机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汽车机械的教学内容较为繁琐,而应用价值不高

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机械教学的实践课程虽然丰富但是比较繁琐。其中涉及了零件的变形与强度分析、构建的静力分析、齿轮、常用的机械机构等相关内容、也涉及了润滑密封和机械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内主要是针对所现有的汽车机械此方面主线进行发展阐述的,即:汽车机械这些教学内容的存在使其成为了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综合类课程,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其专业的所有知识内容间的连贯性有所保证,然而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其知识的应用价值不能有效体现,因而其利用价值会低。

2、教学侧重传统方式,实践和创新较为不高

汽车机械教学自身而言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就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是针对职业性人才培养为起点的,因此,汽车机械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根深蒂固所而言,其处于劣势地位,而教师的教学更加侧重于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实际的汽车机械教学中,其教学创新性不高,与机械原理、材料拉伸和减速器性能分析等实验存在一定的联系性,自主创新性和专业性有待于加强提升。

3、教学考核的形式较为单一,而其有效性不高

现阶段,在我国所有的教学体系中汽车机械教学考核形式单一是广泛所存在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汽车机械教学也不例外,职业院校汽车机械教学考核主要需要采用平时的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最终的成绩进行考评。而汽车机械课程教学课程是一门综合类的课程,其所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教师单纯依靠一种考评方式从而判定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这是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培养目标所背驰的方式,且这种单一教学评价形式不能达到汽车机械教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的完美结合。

二、高职教改中汽车机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上文研究中,作者针对当前高职汽车专业机械领域教学内容与汽车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进步与发展其实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利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汽车机械领域教学质量将能够提升汽车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借助汽车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增加也能够不断对现有高职院校理论课程及实践领域教学环境的教材内容及范围给予极大改进,从而将可以促进现代人才培养机制与汽车行业企业科学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为此,在本部分中作者将以这一思路为出发点,对高职教改在汽车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实践研究。

1、加强校企合作,搭建联通关系

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将能够极大促进双反共同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为此,应当不断寻求校企之间的联系,从高校自身出发,谋求外部资源的快速吸收、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此不断增进高职院校汽车机械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例如:可以将高职院校汽车机械专业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进驻到校企搭建的实训基地当中,并为其指派拥有行业先进管理及生产经验的导师,采用一对多、一对一的实践课程教学,将能够利用这种新型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对未来将要从事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将来在行业中的发展进行规划。

2、适应市场变化,从教科书、课程计划等课程范本入手

提升高职汽车机械教学内容与时代、市场之间的适应性。在此过程当中,开设汽车机械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定期教研、及时反馈、科学评价的模式。首先,针对当前汽车机械专业学生的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内容、现有上课时间等进行统计,然后再采用教学研讨的模式,对学生的兴趣点、带动点、提升点进行分别拆分研究,最后将这些调查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及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较为科学及合理的模式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打分。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与模式,将能够快速找到高职汽车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及主要内容,从而将能够实现对现有课程有效的创新及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对汽车机械专业人才需求改变的要求。

3、进行一体化现场教学的改造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尤其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提升汽车机械教学有效性过程中要对汽车机械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可以将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或者实训基地中去,这样就可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结合,也能够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被的课前预习,也就是自己利用教材和网络等资源查找所需的学习和实验材料,然后教师进行实践工具的准备,在一体化的现场教学中,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权力,在实践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汽车机械教学的有效性。

4、对教学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汽车机械课程的自身特征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显示出汽车机械课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极强,必须要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以往的教学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时主要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筆试考核注重知识分析、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笔试考核基础上,进行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考核形式,拓展考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结合学生和课程的需要,对最终的考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成绩分配比例,其中可以适当的提高实验课和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免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临阵磨枪。

第三,采用课程过程考核节点模式。此种模式在高职汽车机械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教学任务,对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进行每一个节点的考核。如:在汽车机械课程中可以对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公差与配合、力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知识进行节点考核,但这种考核形式的应用主要通过教学穿叉的形式进行,以起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另外,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还涉及到了机械绘图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置节点,进行节点考核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机械绘图这部分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课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我纠正绘图中的错误等,以此进行节点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汽车机械课程很好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对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机械教学改进措施主要是针对我国职业院校的汽车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言的,其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实际作用,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成绩,从而利用实践环节的教学培育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与思路,且逐渐实现学生在实践环节团结合作精神、刻苦钻研精神等优秀特质的形成。为确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玉文.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2]侯晓利.论高职教改中汽车机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6,(32):165.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LabVIEW的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7C1132。

作者简介:

罗子华(1974-),男,汉族,湖南攸县人,副教授,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
关于我国财政与税收体制创新应用的探讨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