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荣 刘振影 万鹏
摘要:东天山元宝山金矿为一小型富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产出形态、围岩蚀变、成矿阶段以及控矿因素及金的富集规律研究,为新疆寻找该类型金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富集规律
1区域地质背景
元宝山矿区位于准噶尔微板块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南部。矿区北距康古尔深大断裂18km,南邻阿其克库杜克大型推覆断裂,雅满苏大型冲扬断裂紧邻矿区南部边界分布。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下石炭统梧桐窝子岩组,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火山岩;上石炭统干墩岩组,为一套海相复理石杂砂岩建造、渐新—中新统桃树园组为一套内陆湖相沉积碎屑岩。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期的花岗岩类为主,主要是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2矿区地质特征
元宝山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干墩岩组第三岩性段,为一套半深海-深海相复理石夹岛弧火山岩的沟弧盆沉积建造,普遍经历了韧性-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作用和低级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元宝山金矿区处于近东西向展布的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核心区域,脆—韧性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发育,脆—韧性断裂构造是元宝山金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3矿床特征
3.1主要矿体特征
1.Ⅶ-1矿体
Ⅶ-1矿体沿走向长370m,沿倾向最大延深160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化二云菱铁矿片岩中。矿体总体走向70°,倾向北西,倾角60°~67°。
2.Ⅶ-6矿体
Ⅶ-6矿体沿走向长254m,沿倾向最大延深427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局部具分枝复合现象。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化云母菱铁矿岩中。矿体总体走向66°,倾向北西,倾角63°~69°。
3.2矿物特征
金矿物:矿物已发现的金矿物为单一自然金,金在矿物中赋存状态有粒间金、呈不规则粒状、片状分布于石英粒、碳酸盐矿物颗粒间;包裹金为自然金的次要分布形式,主要包裹于石英、黄铁矿晶体内,呈圆粒状分布;裂隙金:自然金呈脉状、片状分布于黄铁矿、石英裂隙中。
黄铁矿:分布普遍,呈浅黄—黄白色,氧化带常呈褐铁矿化。压扁拉长粒状、个别呈五角十二面体,粒度一般0.04~1mm,含量一般1%~5%,个别达5%~10%,呈浸染状、纹线状、透镜状平行分布,局部充填裂隙,有些黄铁矿完全褐铁矿化。
磁黄铁矿:暗古铜黄色,不规则粒状、压扁拉长粒状,粒度一般0.002~0.8mm,含量一般1%~3%,个别达5%~10%,呈透镜体、纹线状平行分布于白云母、绿泥石之间,裂隙内偶见。
磁铁矿:铁黑色,多呈细小的不规则粒状、板状,粒度一般0.001~0.16mm,含量一般1%~5%,呈条带状集中,部分被针铁矿交代。
白云石:多呈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度0.01~0.40×0.22mm,含量50%~75%,呈条带状、团块状集中,局部呈不规则填隙状,分布长英质矿物间,部分颗粒在应力作用下见明显的变形弯曲。
绢云母:多呈浅灰色,细长鳞片状、少数呈片状,长轴定向排列,长轴<0.24mm,含量10%~50%,呈条带状、纹狀、细密网状等集中,局部与黑云母伴生,分布长英质矿物、方解石颗粒、白云石条带等之间,见明显的弯曲褶曲。
石英:多呈灰白色,半透明,呈他形粒状、带状、肠状,粒径0.01~0.32mm,含量1%~15%,个别达60%~65%,分布不均匀,少数呈团块状集中或透镜状
3.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粒状、压扁拉长粒状为主,次为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共生边结构、填隙结构。
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等矿物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
压扁拉长粒状结构: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在应力作用下呈压扁拉长粒状、板状结构。
交代结构:褐铁矿、白铁矿交代黄铁矿,褐铁矿、铜蓝交代黄铜矿,针铁矿交代磁铁矿。
填隙结构:自然金呈填隙状分布于黄铁矿裂隙中。
包含结构:黄铜矿呈不规则固溶体分布于黄铁矿或磁黄铁矿中。
共生边结构:部分黄铜矿分布于磁黄铁矿周围,铜蓝分布于黄铁矿周边。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为纹线状、浸染状、透镜状、条带状、条痕状、团块状。
纹线状构造:磁黄铁矿呈纹线状平行分布于白云母、绿泥石之间。
浸染状构造:黄铁矿、磁铁矿等浸染状分布于含金蚀变岩中,黄铁矿呈中细粒自形、半自形晶形。
透镜状构造:黄铁矿、磁黄铁矿压扁拉长呈透镜状沿片理平行分布。
条痕、条带状构造:磁铁矿、黄铁矿呈条痕状、条带状沿片理面分布。
团块状构造:黄铁矿呈团块状分布于千糜岩中。
3.4矿石类型
含金蚀变岩型:金矿化或矿体赋存于黄铁矿绢云白云岩、黄铁矿化二云白云岩、黄铁矿化二云菱铁矿片岩中,由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石英、绿泥石等组成。沿走向不连续,近地表呈片状或块状,深部较完整致密。
含金碎裂石英脉型:金矿化或矿体赋存于含黄铁矿石英脉中,由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沿走向连续性较差,矿石裂隙发育,易破碎。
3.5围岩蚀变及分带
矿体围岩岩性、结构构造与矿体差异不太明显,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安山岩,菱铁矿石英片岩。
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化、黄铁矿化蚀变。
矿体中见浸染状、细脉状产出的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且金含量高。围岩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及金含量较矿体低,二者无明显界限,主要靠样品分析结果来区分,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
4矿床成因
4.1矿床控矿因素
(1)雅满苏大断裂及其伴生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带的分布。金矿(化)均产于韧性剪切带中。
控矿的韧性剪切带主要特征有:表现为宽度不大的强线性应变地带;应变从边缘到中央强度递增;韧性及脆性变形均较强;片理化极强烈,同时发育有小褶皱及各种不对称及微观构造(如蠕虫状构造);金矿体产于韧性剪切带中部应变最强的部位。(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矿体无明显边界,产状与剪切带有高度的协调性。
(2)本区金矿(化体)产于地层与中基性火山岩的接触界线附近,属韧—脆性岩石过渡带,气-液蚀变发育,有利于矿液的充填和交代,是金矿化分布的有利部位。如果蚀变岩中发育有白云石、黄铁矿、石英细脉时,金含量明显升高,是蚀变岩型金矿赋存的有利部位。
4.2矿床成因
根据康古尔金矿带成矿规律,元宝山金矿与邻区康古尔金矿床、马头滩金矿床、小尖山金矿床、红石金矿床等基本上属同一矿床成因类型。金矿床位于韧性剪切带内脆性断裂叠加部位,平面上呈雁行式排列,深部呈侧列式尖灭再现。根据容矿岩石为绿泥石化安山岩、绢云母化白云岩、二云菱铁矿片岩,矿脉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及矿体围岩蚀变等特征,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5结语
综上所述,东天山元宝山金矿是新疆发现的一个重要金矿之一,本文对该金矿的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产出形态、围岩蚀变、成矿阶段以及控矿因素和金矿的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在新疆继续寻找相同类型的金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宏超,张玉欣.探讨东天山元宝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世界有色金属,2018(3).
[2]殷国鹏,胡成林,孙玉龙.新疆鄯善县元宝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13,25(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