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摘要:在世界建筑领域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是震撼人心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也是凝固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江苏古建筑的阐述,从江苏古建筑的外观、结构、平面布置、装饰艺术以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等方面入手,展示了江苏古建筑的特征和艺术特色。希望可以通过加强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宣传,为保护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江苏古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附属艺术及古典园林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震撼人心的当属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它们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江苏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发展高峰叠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建筑艺术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建筑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江苏古建筑的结构
中国的古建筑结构,千余年来,多以木结构为主,这与世界上其他的建筑体系采用石、砖、混凝土的建筑材料不同。江苏的古建筑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气候潮湿,木材短缺等原因,江苏亦不乏砖石结构的建筑。在现存的古建筑中,尤以宝塔、无梁殿、桥梁等最为明显。
江苏的木结构建筑在沿长江和太湖流域一带为多,屋顶用的泥灰较少,又多用轻巧的蝴蝶瓦,梁架的净荷重小,因此立柱较高,梁架的用料也比较小。苏南明清房屋的梁架,柱子多习惯做成“梭柱”梁用“月梁”,这是在北方各省少见的。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墙是不承重的,墙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隔断内外和遮挡风雨以及隔音之用,而南方气候温和,少风雪,所以江苏大部分地区多用空的墙和半空心的墙,这种空心墙和半空心的墙,一般都较高较薄。院子的围墙上部多为花墙,美观省料,在园林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上,则更为精致典雅。
江苏古建筑的屋顶,除具有轻巧的特点之外,一般宫殿,庙宇等屋顶的坡度较大,翼角都有起翘。屋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嫩戗发戗”,是在老角梁和仔角梁上安放一“嫩戗木”,使屋角的木结构本身向上翘起,然后再铺瓦做脊。另一种叫“水戗发戗”,是用砖和筒瓦,泥灰等砌成,苏州地区一般住宅,亭阁等屋角多采用这种形式。
江蘇古建筑房屋的基础,靠山区房屋大多用石料,承重小的多用乱石和碎石,承重大的则多用“领叠”的石构基础。但是如苏北里下河地区简陋房屋的基础也有用泥料拌柴草的,较讲究一点的房屋用泥料碎砖。临水的建筑基础亦有用木椿的。这种基础牢固,耐久,苏南一带尤多。
二、江苏古建筑的平面布置
江苏古的平面布置,基本上仍是以中轴线盒对称的形式出现,从现存的古建筑的情况看来,大多数以四合院为基础,由两个或多个四合院组成,如扬州南河下盐商住宅,扬州岭南会馆,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吴江柳亚子故居,东台戈公振故居等,其中最多的有九进。
江苏大部分地区夏季阳光强,日晒的热度大,而住宅又多坐北朝南,如果用方形四合院平面,都将南北的距离缩短,以减少日晒的角度,且房屋前后进门窗多为开敞,旁侧还有边门,并不影响通风,如亭、台、楼、阁等,较常见的有方形、圆形、扇形、平行四边形、工字形、六角、八角以及各种花瓣等形状。这些小型平面,不但取之自由,而且又富于变化,与江苏园林建筑的发达可能不无关系。
三、江苏古建筑的附属艺术
江苏古建筑在附属艺术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中国房屋用格扇较多,而大部分在建筑物的立面,所以对格扇的形式,花纹,各部分的比例都很注意,格扇在江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不镂空的,在裙板上雕饰有花、鸟、鱼、虫、兽、山水等。而在格心上多雕以名人字画,另一种格心是镂空的,用纸糊上,或配上玻璃,考究一点的格扇,在裙板和格心上嵌上蚌壳、翡翠、玛瑙制成的人物、花鸟、戏文等。
建筑物的室内还有用落地罩,天湾罩,屏风,挂落等,一般多为木制,但也有用漆制格扇和屏风的。门窗,栏杆,藻井,天花的形式也各种各样,在苏南一带也有用竹制窗和砖制漏窗的,砖雕门楼和砖刻栏杆亦较多,天花也有竹制上面糊纸的。
江苏古建筑中的“苏式”彩画,令人瞩目,其构画自由,多花卉,山水人物等,色彩鲜艳,调和,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多用于园林建筑。
江苏古建筑中的砖刻装饰,以南京,扬州和太湖流域一带较多,尤以苏州。吴县洞庭东西山最为普遍,砖刻的形式和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戏曲,故事等方面的技术和艺术。砖刻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细致,在一幅构画上能表现进深很远的景象,立体感很强。故有人将砖刻与南朝陵墓石刻,汉画像石刻并列,称之为江苏古建筑的“三宝”。
四、江苏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产物,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完善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而江南风光之胜,更为文人雅士所好,古典园林建筑尤多,园中理山辍水之美、回廊漏窗之胜、步移景异之妙、内外借景之巧、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之美,其中以苏州园林居首。
在江苏古建园林中,多有人工建筑的假山,按照材质可以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间三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土石相间的假山,这种假山既便于塑造山形,也节省石料和人力,石的作用是挡住泥土外流,也使外观嶙峋多姿,土则能种树,树根深入土中,盘根错节,宛如天然而有画意。在小庭院中则常有石山点缀,或称叠石,另一种做法是将有特征的石块散布于山坡或者庭院中,称为置石。在江苏的古典园林中,使用的石头的材质多为南太湖石,石质坚硬,表面布满坎沟,宛转险怪,纹理纵横,这是因为太湖石在水中受波浪荡涤,所有孔穴自生,宋代的米元章认为,太湖石之美应具备“瘦、皱、漏、透“,清代李渔又作了具体的阐述:“言山之美着具有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可谓瘦也。”苏州狮子林、无锡寄畅园、扬州何园、泰州乔园、南京瞻园等园林和庭院中的假山,均是以玲珑而奇巧著称于世的。
江苏古典园林建筑中对窗的运用也非常成功,窗的结构和形式是多样的,有木窗、砖窗、石窗、铁窗、竹窗等,窗子的中间多半是空的,窗子的后面设有假山、竹木、花草等,看上去就一副生动的画面。有的还把园外的自然景色借进来,如无锡的寄畅园借取惠山的景观,就使人感到园外有园,凭窗远眺,不禁心旷神怡。
五、结语
江苏古建筑在思想、材质、结构、绘画、雕刻、装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古建筑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随着时代的变革,外来的先进建筑文化对古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保护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博物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