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宇 吕越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居住建筑的室内功能和形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包括的功能、居住空间人的心里因素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居住建筑内部空间。从而为现代室内人性化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居住建筑;室内;功能;形式
引言
居住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是全家生活的聚集中心是家庭与外界交际的场所,主要为:起居室、客厅、餐厅等。居住建筑的室内私密空间是家庭成员各自进行私密行为的空间,主要为:卧室,书房,卫生间等。室内设计是人对室内客观环境改造的过程。室内设计的功能是指室内中的空间、结构等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室内的形式是指室内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的造型[1]。
1 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在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近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室内所具有的功能与形式不同,并不断的发展[2]。
2 居住空间人的心里因素分析
2.1私密感
私密性活动是人精神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去餐馆找座位时都尽量避免靠近入口和过道的位置,这揭示了人类使用空间的私密性的需要。个人私密是一个时过境迁的暂时现象,不同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需要,需要私密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而又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同时关系自己隐私的问题,需要一个能够自我袒露的空间,主要室内空间有:卧室、卫生间。在私密空间之中可解决自己的私密问题。
2.2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对人群的喜爱依恋等心理感受,如对住宅的位置 、标识物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 自豪感和其他特有的感情。任何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团体或组织,人们 常常由于相同职业归属于一个单位,由于共同的居住地属于某个地区,从 “血缘 ”的家庭关系中扩展到 “业缘 ”和 “地缘 ”关系,这种 “地缘 ”关系由此产生 “远亲不如近邻 ”、 “落叶归根”等 乡土观念.所以,人们偏爱具有亲切感 、归属感而不感到陌生的生活空间。面对社会、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当回到家时从空间之中所得到温暖,压力的释放以及轻松,有着“家”的感觉。当室内的空间会带给人一种舒适感,轻松感,释放精神压力时,便会有归属感。
2.3空间距离感
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不可见的空间“气泡”,而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发生大小变化,当受到干扰时,人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人在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密切距离 、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人们总是随时调整自己与他人所保持的距离。通过空间的大小、距离,达到使人舒适、平衡的感觉。通过对各个空间的面积以及距离的调查,可看出客厅普片面积较大于其他室内空间,给人营造一种开阔的感觉,而卧室相对客厅较小,让人感觉更加私密,这便是空间的距离感的作用。使人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行为性质下,能够找到合适的空间大小距离进行。
3 如何合理利用居住建筑内部空间
我们应让室内空间既有公众的交流环境,也要有私人的空间,合理的利用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从而达到两者平衡。(1)从刚进门的客厅开始,一个开阔的空间使人感觉舒畅与明亮;(2)《住 宅 设 计 规 范GB50096—1999(2003版)》规定,单人卧室不宜小于 6平方米,双人卧室不宜小于 10平方米,这是国家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规定最小面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卧室应该设置卫生间和更衣室,从而进一步完善卧室的使用功能,而卧室的使用应该会朝向更舒适、宽敞的方向发展。(3)餐厅而言,比客厅稍小的面积,使人们用餐时不会感到拥挤;到厨房,普片长宽比例很大,为了便于做菜做事时便于伸展。(4)厨房而言,面积要求根据《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版)》规定,厨房的最小面积一二类不小于 4平方米,三 、四类不小于 5平方米,厨房的布置不单单是以灶 台、洗具为主,它还兼具厨具的收纳,所以厨房 的设置及家具的尺寸既能满足储物功能,又能满足美观的要求。(5)书房而言,,可根 据家庭 成员的不同需要,将书房改为不 同使用功能,改变 了过去卧室兼做多种功能房间的不合理布局,如卧室兼做书房,学习与休息兼顾 两种不 同功 能的,严 重影响 生活质 量。建議书房为 9平方米-l5平方米。(6)卫生间而言,是住宅设计中核心所在,卫生 间由原来的单纯使用发展为追求生活品质,身心健康 、享受生活的场所,现阶段大多数住宅均为客卫和主卫。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应适 当增加卫生间的收纳功能,可以将化妆问纳入其中,而将洗衣机单独设置一个房间。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调查,一个设计合理的空间在日常居住环境中尤为重要,不同用途的空间都有着其独特之处,从位置的角度来说和居住者进入家中的顺序以及行动的便易有关;从面积和距离来说和居住者对空间的不同感觉和需求有关。舒适的空间,良好室内的环境,是我们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应提高设计水平,为业主提供一个 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玲 既有居住建筑居住功能改造方法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2]王妍 街区式居住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 .北京建筑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陈治宇(2000—),江苏盐城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1064193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