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萍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为科学地管理水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可靠而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大众对水资源的监测与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已经成为社會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现阶段,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负荷,而水资源匮乏和恶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先进、科学监测技术的应用,提供最为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加大数据的监测和审核力度,满足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1 水环境监测及质量控制的意义
随着科技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监测手段对水体中的相关成分和一些污染物质进行科学的监测以及成分鉴定,通过监测分析所得实验数据,进而对水环境的监测给予正确的质量评价。同时对水环境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强化实验室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质量体系,有效控制水体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保证监测的数据及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等进而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用水的需求。由此可见,水环境监测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2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不明确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逐渐更新和完善,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例如2017年颁布实施的《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2017),针对化学需氧量项目具体提出了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两个空白试验,每批样品应做10%的平行样,平行样的相对偏差小于±10%等要求。但多数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的方法标准,尤其是颁布时间较久的经典方法标准,未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明确规定。一是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必须实施不明确,监测过程是否需要采用全程序空白样品、空白测试、平行样、加标回收等措施没有明确要求。二是质量控制样品比例不明确,对每批次样品中全程序空白样品比例、现场平行样品比例等没有明确规定。三是质量控制结果数据评判要求不明确,对全程序空白样品测定结果、现场平行样偏差、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等合格范围没有明确规定。
2.2水环境监测网的管理力度不足
各个部门结合自身需求构建了环境监测网,各个环境监测网在较多方面出现了重复现象,比如在监测内容和覆盖范围等,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浪费了诸多的资源。对于水环境监测来说,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带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涉及到采样、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等环节,并关系到人员、操作过程以及仪器等,是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一些发布的环境监测信息也比较混乱、政府和相关部门难以对水环境监测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完善水环境控制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及组织结构是完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工程。控制体系是质量机制的重要组成元素,内控文件是质量体系执行依据,可以有效规范监测人员的行为标准进而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人员分工明确,进行责任划分,将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协调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
3.2重视监测准备工作,提高样品采集水平
第一,要想确保实验取得成功,在实验之前,要认真检查好仪器设备、实验中需要配备的纯水。具体来说:首先,配备仪器设备。在水环境监测实验中,对于电子天平和分光光度计等,属于较为常见的精密度偏析仪器设备。其次,在水环境监测实验中,实验纯水属于重要一项配置,主要分为两个等级,比如用于精密分析和常规分析等。最后,在水环境监测实验的质量控制中,标准试液作为基本配置之一,在精密度偏性分析的执行比较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所以在配备标准试液过程中,要确保纯水检测的合格性,并选择最为适宜的化学试剂,而且存储配制试液的环境要保证处于低温的状态。此外,对于配制好的标准试液存储器皿,要标注好配制时间、浓度等,一次性使用完成,防止出现浓度误差。第二,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必须要注重样品采集水平的提升,确保监测数据符合真实性和有效性等要求。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制定清晰、明确的采集布局,确保采集样品多样性,而且还要对水质样品数量进行合理化控制。同时,针对水环境监测样品的采集,要对采集深度进行合理掌握,避免出现水层漂浮物质和其他杂质,必须要确保水质样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不同区域内进行水质样品采集过程中,还要确保分区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各个片区的水样品的采集、分类等工作,防止监测样品之间受到影响。
3.3实验室环节控制
针对实验室环境条件,不担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还要与工作人员的健康需求相适应。实验室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设施、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高度重视,最大程度地与监测工作需求相符合,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而且还要注重实验室的内部管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高度清洁性和整齐性。
3.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逐渐更新和完善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包括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样品比例,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合格判定标准。
3.5及时更新监测标准
要想促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方法。在具体监测工作中,要使用统一的方法和程序,遵循国家相应的标准方法。如果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比较粗略、笼统,实验室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保证较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实现监测全过程规范化操作目标,避免出现监测结果失真现象,从而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3.6加强水环境监测的过程控制
1)人员素质因素。环境管理工作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为专业技能的高低决定着监测信息及结果是否准确,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监测人员的监测技术及检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提高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工作势在必行。2)仪器设备。在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监测仪器设备质量、精准性等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检修,并在设备上粘贴设备运转标识,内容体现为“合格”、“维修”、“停用”等状态,并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有效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3)工作环境。水环境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对监测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监测仪器设备自身对环境温度及湿度也有要求,所以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要有符合监测条件的环境。例如,水体环境监测时仪器要配置通风设施、充足的照明条件以及除湿器等设备,以此满足监测环境需要,同时降低监测过程中对人员身体健康的伤害程度。4)监测方法。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统一使用国家相关规定的监测方法,然而由于检验人员操作手法、仪器设备参数等存在差异性,就需要各监测机构综合自身监测条件及设施,结合现行监测方法及行业标准建立规范性说明书,进而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随着水环境质量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成为了监测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措施还需切实落实到监测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可以进一步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新江,生丽温.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1):122-123.
[2]侯键双.浅析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26.
[3] 蒋明艳.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7):90.
[4]吴邦灿,李国刚,邢冠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9,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