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月
娄江河,在昆山人的记忆中是一份温暖的情怀、儿时的美好。我园依河而建,紧靠娄江,娄江的水,水上的桥,桥下的船,这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们每日生活、工作中特别的风景。孩子们每天生活于其中,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孩子能说出来,也乐意说,能画出来,也愿意画,对孩子的影响具体可观。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那么娄江文化能否有效结合幼儿园课程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于是,我开始了将娄江文化渗透到孩子活动中的尝试。
1 挖掘娄江特色文化,整合教学素材
在尝试的过程中首先我重点挖掘娄江文化的教育元素,选取富有情趣,有利于激发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的娄江民俗文化作为教学素材,比如通俗易懂的娄江童谣,到处都能听到,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简单有趣的娄江民间游戏,滚铁环、玩沙包、跳格子等等,好玩又易学,在健康方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在社会方面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经典传颂的娄江儿童故事,不仅可以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又给了幼儿丰富的想象联想的空间。将这些我们身边的、幼儿喜爱的娄江文化资源,从五大领域进行活动设计,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娄江文化的魅力、萌发对乡热爱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围绕娄江丰富多彩特色文化,我们下发各类调查表,从昆山地方的民俗、名胜、美食、童谣等等都进行了收集 。娄江童谣朗朗上口,诙谐幽默。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诉说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篇幅短小,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富有情趣和韵律美,十分贴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给幼儿以美得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 结合优秀民俗文化,实践丰富教学活动
童谣两只羊、买糖粥、摇啊摇等,是昆山人记忆深处的美好。根据这些童谣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相应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中班语言活动:《螃蟹歌》,童谣内容生动有趣,用昆山话说说螃蟹的外形,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激发了孩子学习昆山的话的热情下午,在学念昆山话童谣的同时,再来说说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孩子们有没有去捉鱼虾 、打水嬉戏的有趣经历呢?从而,延伸到户外玩水池中钓龙虾、螃蟹的游戏。在实际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用昆山话来念童谣,表现童谣,并且结合我园实际的娄江资源,使娄江童谣浸润童心。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昆山的古镇鳞次栉比,周庄、锦溪、甪直……古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水乡神韵令人陶醉。美术来源于生活,这些即是幼儿身边的美术资源。大班美术活动:《水墨周庄》,将娄江文化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感受凌波而卧的石拱桥,桥下的悠悠桨声和浅浅橹影,利用木质积木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周庄古韵,体验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之美。另外我们针对不同年龄班,通过不同的作画形式、利用不同材料,设计了各色具有娄江特点的美术活动,如:小班在纸伞上进行手指点画琼花;中班利用轻黏土制作琼花、以拓印形式制作娄江版画;大班在草帽、竹编上进行娄江美景的绘画、以及临娄江河边写生等活动。此外,我们还在特色活动中开展了“说说我知道的昆山美食”、“我拍摄的娄江美景”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组织课程中不同主题教学活动的同时,我还发现,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常常能巧妙地融合娄江文化的元素,让幼儿获得多元的提升。例如大班社会活动:春天可以干什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讲述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是人们都很忙碌的季节。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春天里活动的乐趣。在此时节,正逢班孩子们在我园娄江河边的种植地劳作播种,不亦乐乎。因此,在组织此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引入幼儿种植时的照片、视频,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种植地播种的心情,相互交流各自在春天里,在娄江河边的幼儿园里所做的快乐的事,将娄江河边的快乐体验,渗透到教学活动。
再如:大班语言活动山坡哪儿去了,活动目标如下: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嚴重后果。2.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经验的拓展,提问我们生活的家园如此美好,想想我们昆山的环境怎么样,有哪些风景名胜?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美丽的昆山,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呢?围绕这一保护环境的主题教学内容,在经验拓展部分,由故事引发孩子关注身边的环境,关注身边的风景名胜,有意识保护美丽的昆山,让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3 娄江文化主题式渗透教育
本学期我园三个阶段都确定了各自的娄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小班——舌尖昆味,中班——童话童谣,大班——昆曲昆韵。我组织了小班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家乡——昆山》提问“孩子们,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昆山”一声声稚嫩的童声说的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地方。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昆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班孩子对于热爱家乡的概念和意识虽已有初步的萌芽,在此之前我们开展过娄江美食分享会的活动,以及在阅读区投放的“娄江美食大转盘”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都能来和同伴一起分享,比如:“我去过正仪,那里有泡泡馄饨,很好吃”,一位孩子先分享了自己去过正仪,品尝过泡泡馄饨的经历,孩子们都附和,表现出对泡泡馄饨的喜爱。“那昆山还有什么美食呢?”孩子们都能马上联系之前的经验说出许多昆山各个地方的美食。“还有阳澄湖大闸蟹”“周市有奥鸭”“周庄有万三蹄”围绕自己知道或者是品尝过的美食,孩子们想说、敢说、乐意说,拓展了孩子们对娄江文化的认知,也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我将继续汲取娄江优秀文化,期待娄江文化浸润童心。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幼儿园金谷园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