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稣荻 战令琦
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将人类带入了网络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数字资源转变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社会化互助学习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界限。以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代表的信息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思路,探索校企协同、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新方式。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新时期、新形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指地方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教育与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与就业竞争力。高校秉持“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充分结合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校企结合的形式既让高校成为推动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有利支撑,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一线需要,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学校教室、实验室与企业生产车间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轮换学习,切实提高了生产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从组成结构来看,当前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既包括了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了政府或中介机构,实现了学校、企事业单位与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利益一体化的联盟。作为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了学校教研、科研和社會服务功能的发展,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了劳动就业率,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 产学研一体化人模式下深化学生管理改革探析
高校依托自身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开展了“订单式”、“3+1” 、“工学交替”等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但是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高校从改革学生管理理念入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加快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长久以来,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一直秉持“制度管理”的窠臼中,用冰冷的制度去约束学生,以枯燥的说教去教育学生,以刻板的惩罚去管制学生,忽略了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关怀,忽视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走出学校,走入企业、工厂的生产车间,学生的教学实践空间扩大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复杂化,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用制度去约束学生行为的想法,摒弃传统学生管理中的灌输说教,引入“以人为本”柔性管理年理念做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由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学生进入到企业、工厂,脱离了传统学校管理的空间范围,因此高校必须摒弃以往学生管理中的“刚性管理”——以规制制度和惩罚为手段的管理理念,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出发,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好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融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界限,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若高校还停留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局面下,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的联动工作,要求高校转换教学管理部门只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只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传统学生管理体制,通过部门整合、定期召开教学联动会议等形式,做好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融合。例如,转变传统由教务部门负责的教学巡查工作为教务、学工共同负责,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融为一体;让专任教师兼职学生班主任,将专业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活动中,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力量,做好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方式。通过“两微一端”、“第二课堂”等方式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拓宽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网络新技术转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通畅的缺点,通过扁平化管理手段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化。针对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状况,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延伸高校学生工作的时空。高校还应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号召,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竞赛、讲座、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方式。
3 结语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但是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应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重视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关怀,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出发,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做好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两微一端”、“第二课堂”等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方式。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