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望
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彼特·纽马克认为,翻译是按照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现象,是连接不同文化的一种因素,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本文旨在研究在翻译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应意识到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发挥翻译活动的桥梁作用,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活动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 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各地区的文化特征也不尽相同,译者不仅要集中精力表达其相同的意思,而且还要表现出两种文化观点之间的差异性。语言是意义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负载着社会意识、文化传统。因此,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 还是文化的翻译。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彼特·纽马克把文化定义为“以一种特定的语言作为表达手段的社会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式”。
翻译活动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翻译包括语言和文化。拉尔森说过,“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英国翻译学理论家苏姗·巴斯内特说道翻译如同做心脏手术时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处理。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文化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因为翻译活动的存在,文化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交流。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译者的主观因素难免会有一些取舍,译者面临的另一个限制因素是基于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以及价值观等文化差异的筛选,以及与不同读者有关的限制。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困境是译者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深远的误解之一,可接受的是翻译行为会因文化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性。
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受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不同文化规范的影响。翻译在文化传播中起着促进作用,这使得使翻译工作成为沟通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译者必须意识到这些界限和跨文化交际的必然性。如果没有文化的相似性和普遍性,那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流起来会是困难的,翻译工作也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译者是在文化的背后,有意识地翻译着文化,从而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人们的风俗习惯。例如东西方之间关于颜色、動物等词汇中文化涵义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感觉意识的差异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伦理道德与宗教信仰的差异性等等。
翻译活动之所以不易,就在于翻译活动的背后承载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传播,语言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但同时也受着文化的制约。译者不但要有准确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要多元文化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要对两种语言的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因素,才促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独特色彩。一种语言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下的产物,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冲突现象在所难免。因而要想在短时间内克服这些困难可能比较困难,因为要想把某种语言中所有的成分从表面意义到象征意义通过翻译全部准确的表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翻译活动中,如何处理文化问题便成为译者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负责的译者,应能准确的把握原文中的文化含义。
一个恰当的翻译活动会使读者思考源语中的文化语境,从而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尴尬。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除了要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外, 还要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 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还原源语中的文化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翻译活动的桥梁作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中,应打破文本转换带来的的束缚,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追求语言与文化并重,同时重视自己的主体地位。
文化通过语言传递,因此,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同时也应该是对一种文化的扬弃,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译者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中,应打破文本转换的束缚,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追求语言与文化并重,同时重视译者自身的主体地位。译者对原文应有独到的见解,从而使得优秀的原作在译入语环境中得以普及和流传。总之,跨文化交际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移,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 还是文化的翻译。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