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变化对襄汾县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8-10-20 04:24白丽芹白金凤
知识文库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日照时数降水量籽粒

白丽芹 白金凤

通过统计分析2011-2015年5年的玉米生长发育期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及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襄汾县不同年份玉米产量波动较大。降水量是造成玉米单产波动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其次为极个别年份的寡照天气,该地区的积温完全可以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提高玉米单产、挖掘品种的生产潜力、改善品质成为玉米生产和科研的首要任务。

襄汾县是玉米种植大县,年播种面积在60万亩左右。襄汾地处临汾盆地南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际间气候变化很大,不仅影响了玉米自身潜力的表达,也限制了栽培技术效应的发挥。气候条件的变化成为影响年际间单产波动的主要因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11-2015年玉米生育期间即每年5月1日-9月30日的气象资料,包括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及积温;2011-2015年大田玉米平均产量。

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

2气象要素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1温度对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玉米籽粒形成与灌浆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成熟期间,最适日均温为22-24℃,大于或连续高温时灌浆速率明显降低(张廷珠等,1981)。温度低于16℃,光合作用降低,灌浆速率减慢,粒重下降,成熟期推迟(张毅等,1995)。而温度高于25℃,又遇干旱会使叶片过早枯黄,籽粒脱水过快等高温逼熟现象,严重地影响玉米籽粒品质建成(孙月轩等,1994)。玉米开花后即产量形成期,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2.2光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是高光效的c4植物,其干物质产量90%以上是光合作用产生的,且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光合作用强度。(刘素玲等,2007)通过对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行研究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主要表现在玉米灌浆阶段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灌浆速率缓慢,灌浆期缩短且籽粒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大面积减产。

2.3降水量对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

玉米生育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同时,进而限制产量的形成。(扈艳萍等,2008)对辽宁玉米产区的农业气候资料及玉米产量进行研究,认为玉米生育期内降水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4-5月、7-8月是降水关键期,降水过大和过小对玉米产量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张建立,2011)对豫南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近30a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干旱、洪涝和渍害频发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王国琴等,1993)在同一玉米品种同一栽培措施条件下,抽雄-籽粒开始灌浆期即8月上旬降水量决定秃尖长短。降水多、空气潮湿有利于玉米抽雄、开花授粉及籽粒灌浆;反之,降水少、前期空气干燥,会使玉米受精条件恶化,授不上粉而造成缺粒、秃顶;吐丝后期干旱,顶部籽粒因水分供应不足,造成败育而秃尖。

襄汾是玉米主产区之一,自然条件良好,水分、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2d。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稳定≧10℃适宜玉米播种,在9月中旬平均氣温稳定≦15℃玉米灌浆停止,花期月平均气温23-25℃。玉米生长季≧10℃积温28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92.8mm,其中7-8月降水量206.7mm,日照时数2187.2h。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年际间变化很大。

3 结果与分析

3.1年际间气象要素概况

2011-2014年,襄汾基本属于正常年份,特别是2013年降水量534.4mm且在生育期分布比较均匀,7、8月份降水量379.4mm,有利于玉米灌浆及籽粒的形成,9月份降水量45.9mm,温度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籽粒的脱水成熟,是该地的丰收年。2015年是属于高温干旱年,降水量仅140.3mm,比正常年的2011-2014年分别减少70%、69%、74%、74%,灌浆期尤为严重,7月份降水量22.5mm,8月份降水量仅为10.1mm,远低于正常年份。

3.2年际间各旬气象要素的分布情况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2.1温度

比较2011-2014年玉米生育期内各旬温度可见,年际间各旬日均温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11.8-15.09%。其中2012、2013、2015年变异系数小,分别是11.8%、12.93%、13.0%。温度变化比较均匀,2015年7月上旬-8月下旬温度偏高。整体表现为,在生长季内缓慢上升,在7、8月份日均温最高,8月下旬到9月份温度缓慢下降。

3.2.2降水量

比较2011-2014年玉米生育期内各旬降水量可见,年际间各旬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107.16-136.6%。其中2012年变异系数最小107.16%,说明其各旬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其次为2013年7月降水量341.0mm,高于历年值。2015年则表现为整体降水量少,尤其是7月下旬到8月下旬降水量仅32.6mm,比历年减少8成,出现“卡脖旱”,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013、2014年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0.54%、136.6%。两年降水量偏多,但是分布不均匀,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2.3日照时数

比较2011-2014年玉米生育期内各旬日照时数可见,年际间各旬日照时数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27.85-37.4%。2011、2012年变异系数比较小,为27.85%、30.36%,说明日照时数分布比较均匀,2013、2014、2015年变异系数比较大,为32.62%、37.4%、35.28%,各旬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匀,其中2014年9月中下旬,日照时数47.9h,明显低于常年。综合日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分析可见,生育前期日均温缓慢上升,7、8月份温度达到最高,9月份缓慢下降,且降水量多、日照时间长、分布均匀,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

4 结论与讨论

1)襄汾年际间玉米产量波动较大。变异系数为20.6%,其中2015年产量最低,2013年产量最高。降水量是造成玉米单产波动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其次为日照时数,该地区积温完全可以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不同年份气象要素差异较大,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因此,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群体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群体结构的合理与否,除了受作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其影响也较大。不同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对玉米的群体结构有明显的影响。降水量和降水的时间分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日照时数。

(作者单位:1.襄汾县气象局2.侯马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日照时数降水量籽粒
荆州市荆州区近40年日照资源特征分析
撒落成星星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87—2016年丰镇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杂多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籽粒碳代谢的影响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