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霞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梳理:依次从物质帮扶助困、精神帮扶助学、发展型帮扶助人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着重对精神帮扶和发展型帮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从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精神帮扶,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倡导高校树立发展型资助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备受关注,他们的思想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需求,探寻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真正做到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一并解决。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不断创新完善思想育人模式,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多措并举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已基本可以解决学生求学期间的经济困难,但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局限性。一是单纯强调经济资助和物质帮扶,忽视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心理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二是过分强调资助的过程,而忽视了资助的后期跟踪问题。目前大部分的资助措施都是无偿的,让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三是资助形式单一,资助理念陈旧。传统资助体系的建立到今年已有十年之余,学生也已有原来的80后到了95后。95后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强,个性明显,观念也较之前更为先进。单一的资助形式和陈旧的资助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途径探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本着解决学生求学期间的经济困难为基本原则,而最终目的是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资助工作而言,需要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
2.1 物质帮扶为经济解困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物质帮扶,解决學生求学的经济困难是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第一层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对学生个体来说,资助工作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有效途径;对高校自身来说,资助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基础工作;对社会来讲,资助工作是追求和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资助形式可简单概括为“奖、贷、助、勤、补、减”。这些资助形式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基础,可基本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实现对学生的物质帮扶。
2.2 精神帮扶助力过程求学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心理预警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第二层次。
首先,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承担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担,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主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义不容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工作融入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会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生在经济和物质上产生的匮乏转变为思想和精神上的空缺,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对资助产生“等、靠、要”和“不要白不要”等错误思想的形成。这一系列错误思想使他们无法体会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三观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另一方面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发展的现实需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情感脆弱的群体,其思想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进展。随着西方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不断涌入,这也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发展中“个性化”和“实用化”倾向比较明显,面临着巨大的价值威胁。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满足学生思想发展具有长足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目前认定的方法大多只是通过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证明材料。在资助过程中,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一些学生为了获取经济帮助,隐瞒家庭收入,伪造贫困证明;民主评议中私下拉票,弄虚作假;贷款学生毕业后不履行贷款合同,还有的在还款承诺书上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银行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这一系列行为的出现充分暴露出资助育人在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育人是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友善”“平等”等方面的教育,提升资助育人功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者的诚信引领示范作用。资助工作者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者,要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惠民、利民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做好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资助体系的公平公正性,客观公正的认定贫困生,公平的实施资助。二是开展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同学们普及诚信、感恩等高尚情感。抓住主要的时间节点,如新生入学、学生受助前后、贷款办理、毕业季等时机,做到与学生情感衔接无缝贴合,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所在。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在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方面对学生的诚信状况给予总体评价,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的目的。四是建立学生回赠反馈机制。作为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享受国家资助政策,还肩负着传递社会责任的重担。高校可尝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赠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同时也有助于搭建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平台。
其次,营造良好环境,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众多学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做了深入研究,影响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而产生的消极和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敏感心理、偏执心理四种典型的心理状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普通学生,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心理困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相比经济贫困带来的物质匮乏,精神空缺带来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更需要得到缓解和帮扶。针对心理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良好心理成长环境。在校园中倡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讲究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并将艺术性与其客观实际相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学业成就、道德品质、社会工作成绩等主观努力成果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标准。二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测,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利用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的经济状况、心理变化等情況进行心理疏导与交流,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化管理。同时,除定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外,还要做到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积极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社团,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3 发展帮扶助人成长成才
物质帮扶是基础,精神帮扶是提升,成长成才是归宿。目前,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基本可以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而要实现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需要探索新型资助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1 发展型资助理念的树立
树立发展型资助的理念,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所谓发展型资助,是指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活动中,以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为价值追求,以资助对象、资助体系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指向,以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为解决方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观念。
2.3.2 发展型资助促进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
育人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归宿点。发展型资助体系是以“以人为本,资助育人”为理念,依托“精准资助”的资助政策,以项目制为运作模式,运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学生与实施全面、可持续的资助。发展型资助体系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发展,围绕资助育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型资助能够有效的吸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参与,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求办法来解困自我,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行为。二是提升就业竞争力。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帮助学生剖析认识自我,根据学生需求,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在面试礼仪,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都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发展型资助是在传统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长期发展需求,将学生综合能力、“自我造血”能力的提升放在重要地位。鼓励其主动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投身到创业大军中,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解困自我。发展型资助在资助对象的选定上注重精准资助,在资助形式上注重多样化资助,资助管理方面注重全面、可持续,进而实现整个资助过程的精准化、多样化、全面、协调化和可持续化。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