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宣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严峻的市場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倾向于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对各专业的教学进行充分地实践改革。本文主要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的实践改革,旨在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也有利于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学模式的成功改革。以下在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以期为各中职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随着科技进步顺势而生的,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其不断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定义。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该专业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在培养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时,不仅需要像以往一样注重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计算机技术等,与此同时还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的高科技尖端技术。此外,在研发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要,适当地带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环节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少未来进入岗位后的不适。
但是,着眼于目前我国各中职学校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是只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很欠缺,在动手环节仅有少数同学比较活跃。然而,即便处于如此的发展劣势,还有很多的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尚未为学生安排相应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这也是诸多学校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无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最终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各中职学校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改革,适当地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促进该专业的长久持续的发展。
3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教学实践改革的策略
(一)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增加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是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实践环节并不只是简单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此同时它还是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增加实践环节要求突破传统理论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作为课堂中心点的落后模式,致力于不断提高教学体系的操作性、设计性以及全面性等。此外,各中职学校在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增加实践性环节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分析该专业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实践改革提供方向指导。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延展学生的研究领域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各中职学校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生增设兼具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将摆脱传统的课堂中心角色,转化为学生自主实验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将在实验教学环节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据教师所给的实验任务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立足课堂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自主制定实验计划,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完成实验之后自主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于其他同学以及老师进行探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地衍生和展示,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操作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习基地是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以验证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各中职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地验证和巩固,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现代化新型设备的机会,掌握岗位中经常使用的设备的操作方法,减少未来步入岗位后的不适性,同时也有利于使得学生尽快找到未来职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加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各中职学校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各中职学校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