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惠
摘要: 水彩画的绘画语言艺术性极强,不仅讲究点线面的韵律美,还需要充分把握水与色的调和,更要顾及画面的形式与美感。本篇文章是《水以载道 色之化境》①此专著的读后感悟,分别以专著“水以载道”“玄色至上”;“凝技之美”“生命迹化”;“画之为文”“画之为象”;“以神道法”“以形媚道”;“登山临水”“自辟蹊径”的五个不同章节的探索研究展开进一步的感悟与分析。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不仅要根据绘画媒材和表现技法来体现,更取决于画者本身的审美观念、创新意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
关键词: 水彩艺术;水以载道;法象中之文理
中图分类号: J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155-01
Abstract: Watercolor painting language is very artistic,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rhythm, but also need to fully grasp the harmony of water and color, but also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orm and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picture. This article is "Water as a carrier of Taoist beauty of the realm" [Zhang Hui. Water as a carrier of Taoist color of the realm [M].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After reading this monograph, the author carries out his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the five different chapters of the monograph "Water carries the Tao", "Black supremacy", "Beauty of solidifying technique", "Life trace", "Painting is the text", "Painting is the image", "Shinto method", "Form flatters the Tao", "Mountaineering and Linshui" and "Self-blazing path". Analysis.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watercolor painting should not only be embodied according to the painting medium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but also depend on the artist's own aesthetic concept,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life experience.
Key words: water color art water in the way of the law of the Arts
引言:水彩画一向以水色朦胧、意境深远与形式化的构图为特质构成,水色化境体现玄学空间,极强的水色渲染、洪浩气氛则是其坚实的理想王国,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呈现出完美的开放性格局。②著者以独特的视角、发散的思维立足于水彩画创作实践中的探索,并深入学习画理灵活运用,使作品蕴含深厚的传统营养以及丰腴的、独特的现代意识,非常值得学习。
1 “水以载道”“玄色至上”
艺术实践过程中,“感同身受”的体会大师创作的感受。列夫·托尔斯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③水彩画中水的运用,着实影响着画作的意境与神韵。同理于中国画论中的墨法,作为绘画媒介的“水”与墨(水彩颜料)调和的妙用,对于水彩绘画中的水与彩的运用具有独特的启示。水墨画强调用笔用水,水彩画也是如此。可以勾勒线条,可以大肆渲染;有干笔湿笔、虚实轻重、巧拙繁简之分,而宇宙间万种形象皆幻现于笔下。
所谓“色化之境”是指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对于颜色的态度一直处于极次的地位,很大原因在于画家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在表达物象美时,色彩是最表面化的东西。中国古代色彩理论中就有“原色”和“间色”之分,但两者的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中國古代的色彩理论并非来自色彩本身,而是对自然物体色相的总结,形成了固定的搭配用色习惯。对生活的体验和自然现象的感受积累成色彩的意识。
2 “凝技之美”“生命迹化”
从“笔之神器”、“心灵迹化”、“契合书卷、道通心性”三个角度来论述,“笔之神器”意在说明画家的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创作之后,画家便开始力求将绘画的线条与书法式的用笔结合在一起,并沉醉于笔法的神韵之中。水彩绘画也可运用中国画中的皴法,虚实用笔等,赋予人的体魄与性格,有筋、肉、骨、皮之说。“心灵迹化”,“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④对于绘画的欣赏完全是因人而异,因此,画家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以达到心灵的迹化。“契合书卷、道通心性”绘画是精神劳动,凡绘画中的一切意志、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都与心有关。“道”与“心”密切关联。“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就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⑤中国水彩独有的意境,是来自中国哲思对“道”的物质化解读。
3 “画之为文”“画之为象”
“艺是道的内容,道也承载着艺的内涵”,便有了“画道”。中国画哲学的核心内涵是道,画就是在阐释道,这体现着中国画所特有的价值取向,同样也是中国画的内在力量。“艺术以情动人,离开情感的表现与感染,艺术也就不成其为艺术”。⑥艺术家的文化素质是其自身艺术创作的源泉,塞尚曾说:“文学作品是以抽象概念来表现的。而借素描和色彩的手段组成的绘画,则给画家的性感与观念以具体的形式。”⑦色彩与造型同样是画家情感与艺术素养所依托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写生,它更易于获得更多的惊喜与发现。
“法象中之文理”,“法象”是指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即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审美与求真的“原型”之一。以形作于画,以画写于形,理在画之中。绘画终究是感情的艺术。
4 “以神道法”“以形媚道”
中国绘画理论的早期著作中,可以说以宗炳的《画山水序》最有价值,认为绘画是“以神道法”、“山水以形媚道”。中国绘画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尚形到传神,再到形与神的统一,从而达到了最高层次的意境阶段。在形与意的关系中,意本无形却寄托在形之中,表现于画面之上,作为艺术的神韵之处,始终关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当以神遇”这种艺术境界追求的是一种神韵与内心的真实,在经历了形与神的互相争宠之后,对于最为直白的视觉语言形式--色彩而言,也是凝聚并释放着强大的体验与象征力量吸引着大众的视觉感官。
5 “登山临水”“自辟蹊径”
“中和之美”是从儒家哲学延伸到儒家美学的审美范畴,至少包含天地自然和谐,审美主体情志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和谐,物与我的和谐,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和谐。“光色创境”则表现为光色对画面情境的创造。对于艺术、繪画来讲,可以对历史和现实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现代社会文化内涵赋予其中,定会呈现不凡的文化厚度和艺术能量。
小结:最后,用一段话做以总结:“绘画终究是感情的艺术,而感情又是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中凝聚而成,特别是童年时期所体验过的感情,往往会决定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和艺术道路。”⑧归根结底想要有成功的艺术、绘画作品必然是要深入到自己的实践生活之中,做艺术的人思想感情应该是极其丰富的,参与生活,热爱生活。
注释:
①张辉. 水以载道 色之化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②引自张辉. 水以载道 色之化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第一页.
③引自【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46-4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④引自宗白华:《艺境》,3-4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⑤引自金岳霖:《论道》,1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⑥引自邹跃进、诸迪:《美术概论》,4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⑦引自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412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⑧引自李永文:《书与画》,7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参考文献:
[1]张辉.:《水以载道 色之化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金岳霖:《论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邹跃进、诸迪:《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7]李永文:《书与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