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和合本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2018-10-20 09:30张岚
炎黄地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圣经综述

张岚

关键词:《圣经》和合本;语言学研究;综述

1《圣经》和合本的历史

和合本产生于20世纪初,此时正是中国文字界酝酿变革的时期。白话文被认为是市井语言,只限于口语之中。而白话文字通常也只用于通俗小说中。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记载和传播。“言文一致”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白话文小说,白话文报纸,还有相关的理论开始出现,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出自这个时期。和合本是西方传教士为了来中国传教应运而生的产物。很显然,它最初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主要通过教堂,教会学校,和基督徒相互传递的方式在中国社会流传。在这个时期,和合本体现的主要是其宗教价值,也就是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传统价值观上的冲击。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流传,渐渐有一些非信徒意识到了和合本的另一种价值,那就是其文字学价值。

2 《圣经》和合本的研究

由于传播广泛,圣经成为学术界对古代经典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的适当对象。可以说没有哪一部书像《圣经》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异族语言,文字,文化的融合渗透,并建立深度联系。因此《圣经》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一本文本资料。目前学界对《圣经》的研究涵盖了学术界几乎各个领域,目前比较主流的研究方向包括:圣经历史学研究,圣经文学研究,圣经文本的文学批评,圣经哲学阐释,圣经神学阐释,圣经心理学研究,圣经意识形态文论,圣经比较文学研究。

而作为圣经众多版本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圣经和合本,也在学术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集中在《圣经》和合本的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两个领域。关于《圣经》和合本对中国文学之影响的代表性作品有任东升的《<圣经>汉译文化研究》 《<圣经>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圣经>汉译研究》;也有一些学者从翻译学的角度论述《圣经》和合本对汉语的研究,其代表作品有蒋骁华的《汉译<圣经>的文化价值》,《<圣经>汉译及其对文化的了解》。而真正从语言学角度,从词法和句法去分析《圣经》和合本的语言特点的研究并不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刑梅的《<圣经>官话译本对白话文的发展影响》。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研究汉译《圣经》的文章,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比研究几个版本的《圣经》,从译介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证明其在白话文运动中的先锋作用。这是《圣经》和合本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3 关于《圣经》和合本汉语欧化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的发展中,由于复杂的历史政治原因,语言常常受到外来语的干扰。其中以英语,日语为主,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现象就产生了。因此,目前学界讨论欧化现象最多的就是从翻译角度探讨欧化现象。其中的代表成果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李颖玉 2008)《五四时期的欧化翻译动因及意义》(张彦群 2008)《现代汉语中的欧化及翻译策略研究》(王伟 2008)《归化与欧化---试分析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建构倾向》(邓伟 2009)<翻译误区与汉语的畸形欧化》(朱一凡2009)。

第二个研究领域是从汉语演变的角度研究欧化现象。通常选择一个具体的语言现象深入的讨論其在汉语中的演变过程。有很多语言学大师都是从这个角度研究欧化现象,成果也极其丰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专门讨论了“欧化的语法”,梳理讨论了五四以后的汉语语法中的各种欧化现象,在50年代《汉语诗稿》一书中又重新补充,进行更为全面的梳理。在其之后,欧化研究几乎停滞,一直到1987年,朱德熙在《世界汉语教学》第一期中发表论文《印欧语影响现代汉语和汉语句法结构的一个实例》,又开始了欧化语法的讨论。其后,贺阳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是一部集大成者,翔实严谨得分析了汉语的“欧化语法”现象。这个领域海外学者也有一些成果。《香港公文的语言问题》(李炜2001),《英文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石定栩 2000),A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Modern Written Chinese(Kubler)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作.

第三个个研究领域是通过对作品的文本分析来探讨欧化现象。在新文学运动中,很多作家都表现出大胆欧化的倾向,所以在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欧化是相对典型的。研究成果有:《路翎小说欧化问题研究》(张梦瑶 2015)《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邹理2012)《张爱玲翻译作品欧化研究》(杨雪 2007)

第三种研究领域,即从语言学语言演变的角度对《圣经》和合本的语料进行全面分析来探讨欧化现象及其演变轨迹。本文选取了几个被学界普遍讨论的典型词法和句法的欧化结构在《圣经》和合本中进行查考,它们分别是:“一+量词+名词”结构,Pd结构的泛化使用,“被”字句的使用,介词“当”和“在”的句首植入,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异。

笔者认为,最典型的欧化语法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变异的突然跳跃性。语法变异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语言从开始变异到大量语用实践到吸纳入传统的语法体系本来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而违背了这种漫长演进规律的,突然而至的语法变化,就是语言的变异。因此“欧化语法”作为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它必然满足跳跃性这一规律。西方传教士们无意的欧化和清末知识分子们改革中国文化的故意的欧化,使本应缓慢的语言变异现象突然被人为加剧,进入到中国原有的语法体系,快速融合。(2)变异的对应性。王力先生言简意赅的认为“被西洋语法影响而产生的新语法,就叫欧化语法。” [[1]王力:《现代语法》第87页,商务出版社 1944年版。那么语言的变异现象必然要到印欧语系中,特别是英语语法体系中找到其对应的原型。因为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体系,当英语的语法与汉语语法接触并产生异化时,汉语的句式结构必然会和英文的用法保持一定的对应性。

参考文献

[1]王力:《现代语法》第87页,商务出版社 1944年版。

猜你喜欢
圣经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绵羊说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圣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