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栋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瓶颈和桎梏,迫切需要将现代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法就是其中一项有效的尝试和探索。本文主要研究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景创设法 小学数学 解题
一、创设解题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们在“熟悉”中理解解题要领
科学、合理的生活素材运用,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而且往往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教师可以有准备有目的地借助学生们较为常见或熟悉的事物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形成认知和认同。比如,在学习周长与面积习题中,笔者首先拿出一张A4的白纸,让学生们观察,告诉学生们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绕长方形一周的总长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走过长方形的四个边,因此这张纸的周长就应当是四个边的总长之和,由于长方形的相对的两个边长度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只需将不相对的两个边的长度加起来再扩大一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笔者将这张纸折一下构成一个正方形将多余的部分剪掉,学生们就能够观察到正方形是一种构成形式极其特殊的长方形,每一个边的长度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计算的算式就可以是测量一个边的长度然后再扩大四倍。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跟你们拿出尺子测量班级内的课桌的长和宽来教学生们计算课桌周长面积,通过生活身边的东西,让学生们更加准确的理解周长是什么、面积应当怎样计算。同学们兴趣很高,回到家中自觉测量计算家中餐桌、电视柜、门窗、手机甚至厨房墙砖的周长与面积,对两者理解更加深入,算法掌握的更加准确。在分数及分数的加减法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拿出了一个1元的硬幣和10个1角的硬币,然后问学生们二者是否相等,然后告诉学生们分数实质上就是将1元的硬币分为10个1角的硬币,然后提问学生们1个1角的硬币在10个1角的硬币中占多少,通过学生们的回答“10个当中的1个”笔者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们这个10就是分母,而1则是分子,这就是分数,然后从10个当中分别拿出2个、3个、5个、10个,学生就能够依次写出对应的分数。由于白纸和硬币都十分常见,学生们在学习中也会用到,所以感觉非常熟悉,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意识就会被不断冲淡,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师营造的学习环境中去,自然而然地就会学得好学得牢。
二、创设解题的“真实化”情境,让学生们在“观察”中领会解题思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化的解题情景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创设情景的核心在于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开展深入的思考。比如,在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将规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课堂上的活动,让学生们更清晰直观地感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比如,围绕加法的运算,笔者在组织全班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中,中午休息时,我让同学分实物,要求不能有任何同学分得比别人多,也不能有任何同学分得比别人少,通过分实物,我告诉了大家“平均分”的含义,那就是一定数量的东西分到一定数量的群体中要一样多。
三、创设解题的“直观化”情境,让学生们在“思考”中体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展播和展示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这一形式更够让学生们看得更直接更具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清晰。在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题目求解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题的方法,笔者运用幻灯片先将平行四边形制作出来,然后将其分割成三个部分,即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以动画“迁移”的方式与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起,学生们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转化为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将结果加到一起就可以得到了,并且运用同样的方式实现了对梯形面积的求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们就会非常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同时,对图形结合和拆分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牢固。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解题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们在“熟悉”中理解解题要领;创设解题的“真实化”情境,让学生们在“观察”中领会解题思路;创设解题的“直观化”情境,让学生们在“思考”中体验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菊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新课程(小学),2016(01)
[2]胡华东 覃小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