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有章法

2018-10-20 10:09周新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教师

周新华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频繁的教学行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依据教学重难点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问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对教学的实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一门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思考总结,本人认为以下六問在教学中只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还能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顺着问

顾名思义,顺着问,就是顺着问下去,教师顺着文章的写作思路,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跟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文本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是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安排课文结构。在小学低段的第三册语文课本中,《比本领》一课就可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设计以下提问:梅花鹿和金丝猴为什么要比本领?比赛开始了,它们各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结果怎样?在听完大象伯伯的话之后,它俩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俩明白了什么?结果又怎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可以知道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逆着问

逆着问,其一是对内单个问题的逆向思维,不直接问为什么,从相反视觉切入问题,充分把握事物间相互矛盾的关系,并且利用这种关系,逆向思维,从相反的一面推到正面来解答。一般问问题总是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反着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集中地突出了矛盾,能在刺激之下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的第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提问:假如邱少云最后受不了烈火烧身的痛苦,突然大喊了一声,或者随地翻滚了一下会怎样?学生会答出:如果听到有动静,敌人就会很快发现附近的山沟里藏着志愿军战士,在这之后他们便会立刻开枪;敌方也会出动很多人来包围藏有志愿军战士的山沟……那这样的话,志愿军战士的整个潜伏部队,都将会受到重创,最终他们的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通过这样的逆问方式,学生就会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境地来思考问题,他们也就会更进一步地领会到邱少云的伟大精神。其二,对事情发展顺序的逆向思考。事件都有前因后果。如果先亮出事情的结果,再追溯事情的原因、过程并对其进行探究式的提问,这样就能让学生兴趣高涨。《草船借箭》最后写到: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得以成功的原因何在?这样反着提问的方式有时候比顺着问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维。

3.曲着问

曲着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往下面提问往往难以奏效,不直接问,而是拐个弯子问学生。这种提问形式,具有委婉、含蓄、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能达到唤起求知欲、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目的。如教学《麻雀》一课中的“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不直接问“为什么说这力量是强大的?”而采用曲问这种形式:“为什么我要急忙唤回猎狗?”因为曲问中,学生可从“急忙”看到“我”受到了麻雀伟大母爱的感染,从而说明爱的力量的强大。

4.对比问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类比等方法进行提问,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抓住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设置问题,也更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这种问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在阅读时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把握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寒号鸟》一课时问学生:在读“太阳暖烘烘的,好象又是春天了”这个句子时,该把重音落在“好象”上,还是落在“又是”上?学生经过两相对照,仔细品味,认为朗读的重音应该落在“好象”上:“好象又是春天了”说明现在是冬天,它“象”春天,却不是春天;如果重音落在“又是”上,那这句话就会被误解成“春天又到了”,显然,这是违背作者原意的。用这种“对照”的方式来提问,能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5.散问

散问有以下特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通常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有发散思维的效果。一般像“还有哪些可能性”、“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还有没有别的看法”等都是一些典型问句。他的目的不在于能得到标准的答案,而是经过这一提问方式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鼓励。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个人物你最喜欢呢?”刚提完问,同学们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思维相当活跃,有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博学多才,精通军事,神机妙算,……有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也有个别同学说喜欢周瑜,他说《三国演义》全书他看过,小说中的周瑜很聪明,年轻有为,智谋过人……这些问题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这种提问方式就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全文,并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或人物品质进行甄别与评价,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多向发展。

6.分解问

分解问的提问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越来越普遍。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缺乏基础可能一时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些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或者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再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一个个解决,在解决一系列小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深入到原有复杂问题的中心上。如教学《军神》一文,若提问:怎样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初读课文对课文不熟悉的学生可能一时间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①手术前,刘伯承表现如何?他为什么不愿意使用麻醉药?②手术中,刘伯承表现如何?“一声不吭”体现了什么?③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话语曾表现出钦佩之情,具体是哪些话感动了他?通过这样把一些难点问题分解,逐步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小问题解决了,很多复杂的核心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看到他们的差异性,要尽量设置一些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摸着”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搬用网上或者参考书上的问题,设置一些没有梯度的问题,这样就只是“教”,学生很难“学”进去。对一些文本内容或者写作背景离我们现实中久远的课文,教师要适当的让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联系,设置一些情景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说,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特别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孩子接触的信息异常丰富,学习的起点也不同以往。这样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显得更加必要。教师要上一堂富有生气的课,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努力锤炼提问的技巧,追求更加完美的提问艺术。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