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慧
摘要: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短语,表示语法意义。从数量上看,实词多于虚词;从使用频率看,虚词高于实词。结构助词“的”属于虚词,使用频率高,能表达重要的语法意义,又因为其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结构助词“的”时会产生偏误。本文将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收录的泰国留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剖析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类型 成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202-02
“的”是一类重要的虚词,它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可分为助词和语气词。助词“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助词。“的”放在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二是时间助词。“的”放在已然的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语气词“的”经常放于句尾,用于表達说话人的语气与情感,具有极高的语用价值。在虚词“的”使用的三种情况中,结构助词“的”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且也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较早接触到的虚词,是交际中常用的词汇。所以,正确快速掌握结构助词“的”的使用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将对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结构助词“的”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偏误类型
(1)语法偏误。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加、遗漏和误代这三类。
误加就是不应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地方却加上了“的”。例如,子女(的)有新的观念,做什么都自有主张,不太问父母,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是因为父母的思想还有些古板,有时不知道子女的需要。在此例句中,主语“子女”后不应该加“的”的学生却加上了一个结构助词。(除了结构助词“的”的问题,此句子还存在其他错误。)
遗漏就是应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地方却没有使用“的”。例如,我过桥比你走路多。泰国留学生可能不了解,当动词做定语时必须加定语标志“的”,否则定中结构关系“过的桥”就会因为少了结构助词“的”而变成动宾关系“过桥”。
误代就是应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却使用了其他助词。例如,父母与儿女之想法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致或者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容易发生误解。此句子中,定语“儿女”与中心语“想法”之间用“之”代替了结构助词“的”的使用。“之”是具有文言色彩的结构助词,在古汉语中经常使用。现代汉语里,一般双音节定语修饰单音节的中心语时会使用“之”,例如“光荣之家”“小康之路”等。
(2)字形偏误。“的”的字形偏误,主要表现为学生将“的”写成错别字,写成另外一个错误的字形。“的”字形偏误说明学生知道怎么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结构助词“的”,只是字体书写没有掌握好,存在了汉字“的”书写的偏误。这点说明,汉字教学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四项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项,需要对外汉语教师给予重视。
二、偏误成因
(1)母语负迁移。汉语和泰语同属一个语系,因此在语序方面,两种语言有着相同之处:基本语序都是“主谓宾”。但是,两种语言在语序上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体现在: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不同;状语和中心语的位置不同;数词、量词、名词三者的位置不同。正是因为泰语的定语与中心语位置不同,作为定语标志的“的”也经常在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时产生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汉语的定语成分很复杂多样,大多实词和短语都可以作定语。例如,主谓短语作定语——“中国制造的商品”“丹桂飘香的八月”;动宾短语作定语——“收麦子的季节”“戴眼镜的老汉”;连谓套兼语结构作定语——“出去叫你回来的人”等等。这些复杂成分的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对于泰国留学生来说是很难识别的,加不加定语标志也是一大难题。因此,泰国学生常常会分不清楚什么是定语,在哪里加定语。有时候学生会误加“的”,有时候会遗漏“的”。例如,我让每位做子女要与父母沟通。“每位做子女”就遗漏了结构助词“的”。而且,泰国学生有时会把自己学到的部分汉语结构助词“的”的使用规则普遍地使用到特殊情况下,因此会产生偏误。
(3)学生。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会采用回避、过度泛化、简化等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使用会对泰国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泰国学生采取简化、回避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产生许多遗漏的偏误,也会在字体书写上产生许多偏误。学生采取过度泛化可能会产生误加、误代等类型的偏误。
(4)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有些教师在讲授结构助词“的”时没有结合汉语自身特点和泰语结构助词的语法规则,没有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讲解内容不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其次,教师讲解没有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教师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讲解这些内(下转第201页) (上接第202页)容,不可没有层次性展开。
(5)教材编排不合理。首先,教材编排缺乏国别的针对性。泰国许多汉语教材没有结合泰国母语的特点,没有突出汉语和泰语的区别性。其次,教材没有合理展开结构助词“的”。教材在前部分都出现了结构助词“的”,而且在交际对话中不断出现和使用它。但是,教材只有在后期和中高级阶段才会有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知识讲解。学生可能在前期接触到结构助词“的”时不明白它的含义与使用规则,甚至会将前期产生的偏误一直带到汉语学习的后期。
三、应对策略
(1)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结构助词“的”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方法以及讲解的技巧。首先,教师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科学性地讲解。其次,教师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比突出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泰语使用的不同,以便学生能更清楚地掌握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然后,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特别是“的”的书写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汉字难学的心理障碍。最后,教师要始终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2)学生改变学习策略。泰国学生要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注重归纳总结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毕竟教师课堂讲解与练习的时间有限,学生需要自己课下练习与总结,自己对自己负责,清楚什么情况下用“的”,什么情况不用“的”。
(3)教材编排科学化。首先,教材要适合泰国学生使用,具有国别针对性。泰国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要注重汉语和泰语的对比,突出差异的地方,方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教材知识点的展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结构助词“的”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最后,教材要有趣味性。枯燥的语法知识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因此教材就显得格外重要。教材编排要有年龄针对性和趣味性,要多样化地展现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知识。
四、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从泰国学生的偏误入手,对偏误进行了分类,从客体和主体两大角度分析了偏误的原因,并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结构助词“的”虽然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但是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结构助词“的”。
参考文献:
[1]肖慧.泰国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安阳师范学院,2015.
[2]李燕香.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6.
[3]爱菲卡.马来西亚留学生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4]李燕香.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6.
[5]杨骐冰,齐春红.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3(6):88-93.
[6]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2):110-114.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