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远古文明彰显名城风采

2018-10-20 05:48张金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许昌特点

张金凤

摘 要:许昌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根据地方史与有限的文物,综合多种资源,以“小专题、大通史”的框架格局,在陈展主题、框架结构、内容设计、表现形式、文物展示、信息传递、互动展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充分展现了许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最终荣获了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关键词:许昌;基本陈列;特点

2012年5月,许昌市博物馆的新馆在环境优美的新东区落成开放,它以庄重典雅、大气磅礴的气势成为许昌新地标,也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新馆基本陈列展出文物1000多件,展厅面积7500平方米。展览按照许昌历史发展的进程,撷取历史上的精彩篇章,把最具特色的人物、事件、遗址等依托文物设计为专题展,以“小专题、大通史”的独特格局,极具个性张力的形式设计,展现许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彰显了许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实现主题与风格一致、灯光与色彩和谐,整体设计与个性空间相得益彰。因在陈展主题、框架结构、内容设计、表现形式、文物展示、信息传递、互动展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展览开放后,赢得了专家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了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1 陈展主题的准确定位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的颍河流域,位于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区域,是远古灵井许昌人生存的沃土,夏都阳翟的圣殿,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城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地市级博物馆,其基本陈列的定位应该反映本地区的历史文明,尤其是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新馆筹建伊始,内容设计人员就奔赴多家国内博物馆参观学习,并根据有限的馆藏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多年来的重大考古新发现,进行深入研究。还邀请国内博物馆及科研、高校的相关专家多次论证,调整思路,反复修改,几经曲折,最终确定了陈展主题: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寓意许昌从远古文明走向繁荣昌盛。标题醒目,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既点出了地名,又突出了陈展主题,选题贴切,定位准确,极具特色,可谓点睛之笔。经过综合梳理,主要依据分析如下。

1.1 历史悠久,古迹丰富

史书记载,尧舜时期,贤者许由率部在此牧耕,播下了许地文明的火种;大禹治水,人类第一次战胜洪灾的英雄史篇被载入史册;汉末,曹操在这里运筹帷幄,迎帝入许,统一北方,并开创了“一代风骨,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学;唐宋之时,经济繁荣,文风炽盛,钧官窑和扒村民窑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明清之际,商业兴隆,文化繁荣,药材、烟草、腊梅、戏曲更添光彩。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许由寨遗址、张潘汉魏故城、春秋楼、关帝庙、唐宋小西湖、钧官窑遗址、历代碑刻与名人墓葬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为筹划陈展提供了丰厚的营养。

1.2 重大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成果

近年来,许昌境内有多处重大考古新发现。如“许昌人”的发现,填补了现代人起源链条上的重要缺环,引起了国内外古人类专家的高度关注,该遗址也荣获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禹州瓦店遗址以龙山文化晚期为主,极有可能是大禹建都的阳瞿城。这些重大考古新发现使“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人类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得以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成果,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陈展形式,及时传达给观众。

1.3 许昌地名的演变

许昌地名的演变极富故事性,也很有特色。其地名最初来源于尧舜时期的人名——高士许由,后来演变为地名——许、许国、许县、许都、许昌、许州等。三国时期,魏因“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许昌地名的演变贯穿了许昌发展的整个古代历史,并与“许”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2 陈展框架的创新设计

优秀的陈列主题一定要有科学的架构及完善的体系来支撑。构建内容体系是陈列内容设计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如何充分利用文物自身的特点,揭示陈列主题,使陈展主题更富有层次、节奏,思路更清晰。结构框架在把握和诠释陈列主题和确定陈列走向中显得非常关键,既不能让主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所遗漏,又要求所选的内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典型性、重要性。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结构框架设计,陈展内容就形不成体系,缺少“筋骨”,展品就像一盘无主题的散沙一样无法进行有机组合,杂乱无章。“许之昌”陈展主题确定后,结构框架怎么设置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许昌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单凭有限的文物绝不可能复原许昌的整个历史。经多次与国内知名专家、市局领导进行研究和论证,不断筛选、挖掘、调整,最终形成了一个虽不易实现但能体现许昌地域特色的架构体系。这是一个贴近实际,但需要内容设计人员付出艰苦努力、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我们打破了常规通史类陈列体例,根据展厅情况,以许昌历史上的闪光点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有限的文物,融合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遗址等,以专题体与编年体相结合的形式,设置了“许昌人”“夏都之源”“许之由来”“曹魏许都”“许州记忆”五个专题,这些专题按历史年代顺序连起来形成通史。这种“小专题、大通史”的格局,犹如穿起的颗颗珍珠,展示了许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种文物与历史相结合的“小专题、大通史”的创新框架设计,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文物,又丰富了陈展内容,让观众有“戏”可看。这种独特的陈展框架是从实际情况出發而确立的,也符合许昌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定位。虽不能完全展示许昌通史,但也能让观众了解到许昌历史上的精彩篇章,既彰显许昌的人文特色与灿烂文明,揭示陈展主题,又让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领略到许昌自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明清时期的古代简史,以及重大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提高了陈展的学术水平,并使深奥的学术理论通俗化。

3 内容设计的地域特色

陈展内容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陈展内容的个性化,它使陈展框架更丰满、陈展更具体、个性更突出。在新馆筹建的同时,内容设计人员就开始查阅、收集、研究大量的有关文字资料,挑选文物。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将许昌的历史、文物、文献、照片,包括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成果等多种资源进行综合、提炼,突出展示许昌在现代人起源、中国早期都城诞生、汉唐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特点,聚焦名城风采,解读许昌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经多次与专家论证,反复修改、补充、提炼、调整,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这份能体现许昌地域特色的内容设计方案。

“许昌人”专题展分“‘石破天惊”“灵泉瑞溢”“打造利器”“梦想飞翔”四部分。以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头盖骨残片及同期的动物化石、石器、骨器为主,集中展示“许昌人”头盖骨的重大发现及其在国际古人类学界引起的极大反响和在现代人起源链条上的重要意义,再现了许昌人生存的特殊地理环境,直观、形象地展示许昌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能力。

“夏都之源”专题展分为“文明序曲”“禹居阳翟”“礼器雏形”“精神家园”“播种五谷”“炊烟袅袅”六个部分。通过瓦店遗址出土的高规格的玉器、陶器及甲骨、碳化的五谷、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陶器等,辅以大型环壕、祭祀遗迹场景复原,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瓦店遗址极有可能是大禹建都的阳翟城。反映了龙山文化晚期大禹建都的重大事件,及其在早期国家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早期城市的农业性质,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粮食生产状况。

“许之由来”专题展展线位于“夏都之源”和“曹魏许都”之间,分“许由”“许国”“许县”三个部分。设置这一专题,是对整个基本陈展的补充与链接,既节省了空间,又使许昌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连贯,并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由人名——许由,演变为许地、许国、许县等,揭示了许昌地名的由来。

“曹魏许都”专题展是基本陈列最重要的部分,划分为“风云帝都”“黍禾飘香”“魏武雄风”“璀璨华章”“魏国建立”五个部分。通过许昌出土的东汉时期的文物展示,以主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整合多种三国文化资源,辅以史料、模型、多媒体、大型塑像、巨型浮雕、巨型展墙等,展现了汉末许都的繁世胜景、曹操欲统江山的雄心壮志及其丰功伟业,集中反映了许昌历史上这段最辉煌的时代。

“许州记忆”专题展分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三部分。这个专题主要是通过许昌出土的魏晋至明清时期的陶器、瓷器、铜器、宗教造像、碑刻拓片等文物,辅以这段历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遗迹名胜等资料,反映魏晋以来许昌的名人胜景和灿烂文化。由于这时期的许昌大都称为“许州”,所以,以“许州”为线索,串联起零散的文物,结合历史,以散文的形式展示许州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4 形式设计的个性张扬

根据许昌市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和基本陈列内容设计方案的要求,内容设计人员与形式设计人员反复沟通、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形式设计方案。

许昌市博物馆建筑外观气势宏伟,但内部结构不太合理,柱子太多,影响展览大空间设计和观众的视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流动空间”的设计概念,整合建筑空间结构,简化结构体系,将多余的柱体隐蔽到结构中,减少屏障,使整体空间更加完整有序,制造可供观众在展览流线上更为自由活动的大空间。围绕“3R”绿色设计原则,综合多元空间感受,通过一系列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营造出庄重典雅、静谧舒适、大气恢弘的艺术氛围。总体设计体现了许昌悠久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从陈列艺术的角度诠释了“许之昌”的真谛,突出了主题,强化了每个专题的个性特征,实现了形式设计的终极目的。

4.1 公共空间:简约庄重

根据博物馆建筑的功能性、艺术性及陈展内容的历史背景等因素,以汉阙为元素来装饰大厅中央柱体,更能体现许昌市博物馆内在的文化主流。装饰材料呈现的灰白柔和色调,显示出公共空间的文雅庄重而又淳朴简约的整体风格。在装饰结构上与建筑结合,把外部建筑造型引入到室内顶部。在装饰工艺上,对公共空间仿石材陶瓷板的铺装采取四边整体对缝的新工法,实现地面铺装冲缝和墙体冲缝的一致性,追求大空间的整体感、秩序感,使空间立面和整体建筑更加统一和谐,营造出恢弘大气、古朴厚重的陈展环境,实现了博物馆整体建筑内外和谐、过渡自然的设计效果,具有简约而庄重的风格。

4.2 “许昌人”专题展:淳朴自然

这个专题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中期许昌人的生活状态,其形式设计要再现远古淳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鸟语花香、小泉流水,又透着泥土气息的具有许昌地域特色的环境氛围,体现内容设计的宗旨。

为了突出主题,设计了一个以大幅全景画为背景的模拟场景(图1):绿色的植被、蓝莹莹的泉水、黄色的泥土,古人在这种淳朴而自然的原始环境中狩猎、打制工具、生活等。其中利用偏振光技术营造了虚拟水面上涌动的潺潺泉水,与之呼应的三处互动地投,观众通过踩踏其上的红外触点,可以看到脚下泉水涟漪、小鱼嬉戏躲避的动态场面,生动地再现了远古自然环境,突出了许昌人“依泉而居”的特点。在该专题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多媒体景箱,景箱内集束灯光下的骨雕刻鸟与投影在液晶玻璃上的视频画面通过电流而进行交替,和以鸟声的共鸣,将远古的雕刻鸟从一个意向的概念,升腾出群鸟齐飞、梦想飞翔的优美画面,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4.3 “夏都之源”专题展:庄重神秘

该专题展示了瓦店遗址极有可能是大禹建都的阳翟城,这时期正是我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文献记载的有关信息多为传说之类,属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對象。这里涉及到许多未解之谜,又距百姓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有种陌生感,具有庄重而神秘的色彩,这种风格设计有助于观众的理解。在展厅入口处,采用蓝色幽暗的灯光和狭长的通道,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展厅内重点复原了这个都城的防御工事——环壕,以及具有礼制建筑的祭祀遗迹——“墠”与“坛”,并将重要礼器的照片制作成灯箱片以烘托气氛,重要的文物也以照片的形式制成风格相近的巨大版面,渲染这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氛,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4.4 “许之由来”专题展:简洁清晰

该专题的设置目的是让整个许昌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连贯。虽不是重要部分,但很有必要,是对整个基本陈展的补充。对此,从空间布局与展线分割上要尽可能做到精巧、简短、清晰,并设置了多点触摸机构,解决了空间狭小与视觉美感的矛盾,从而实现了该专题简洁而清晰的风格。

4.5 “曹魏许都”专题展:庄重大气

“曹魏许都”专题展是整个基本陈列的重点,也是亮点,其内容占据了整个第二层楼,为形式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可以此为舞台尽情发挥,强化陈展主题。采用巨型浮雕、巨型展墙、大型塑像、大型文物、大型图版等对空间与展线进行合理分割,增强陈列的层次感,共同营造恢弘震撼的大空间展示氛围,追求庄重而大气的陈展风格,展现曹操欲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许都的繁世胜景。

比如曹操的文治武功巨型浮雕,高13.5米、宽9米,处于二层挑空大厅,观众在室外透过玻璃墙就可欣赏。这两块落地巨型浮雕以象征性的手法,写实的造型语言,突出表现了曹操的丰功伟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震撼之感。又如曹操的大型塑像(图2),表现出曹操雄视天下的威严、大气,塑造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气质,强化了主题。

虚拟许都宫殿:由于许都故城遗址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宫殿的具体情况不清楚,我们只能根据当时人的文学作品的有关描述和在此采集的文物,利用3D演示技术,将设计的虚拟许昌宫殿与出自宫殿遗址的四神柱础一起,共同营造虚实变幻的展示空间,极富故事性,并为此机构开辟一空间。当观众进入该区后,幕布上開始投射出具体的四神柱础影像,后逐渐在柱础之上生成柱子的虚拟影像,这根从具象的文物柱础生长出来的柱子如同具有生命一样继续延伸。柱子、桁架、斗拱等一系列建筑构件,一个个、一组组生长出来,逐渐组成整个建筑、整个建筑群。整个影像以同色的模型表现手法,穿插庄严而雄浑的音乐,让观众自己去欣赏、思考、完成自我想象中的“许昌宫”。视频中徐徐飘舞的红叶逐渐落下,影像渐趋变暗,旁边展柜内的灯光亮起,飘落有一片红叶的四神柱础实物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使观众完成一次如同梦境般的感受体验。这种独具个性的创新设计,极大地增强了文物的叙事功能,也为营造大气磅礴的主题渲染了气氛。

4.6 “许州记忆”专题展:疏朗优雅

“许州记忆”专题展在形式设计上同样也体现了内容设计的特点——疏朗而优雅的散文风格。无论是名人、胜迹,亦或文物等,都让其像点点星光般散发出应有的美丽与光彩,营造出优美而舒适的参观环境,强化主题的散文特性。如为了突出许昌名人——唐代画圣吴道子及其“吴带当风”的绘画特点,增强观众的参观趣味,利用3D新技术,将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中的静态人物编辑成动态的视频画面,采用红外感应和光影捕捉技术控制播放起始,伴以美妙的音乐,生动再现了清风徐徐、仙人飘逸的神境天界。再如,以屏风形式展示的“许州十景”;以西湖莲舫为背景,点缀古亭、太湖石等,突出名人游西湖的塑像群,反映唐宋时期许州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地名人慕名来此观光、客居;以图版和多点触摸演示明代周定王墓的宏伟气势、妃子墓的独特结构,显示出亲王的高贵身份;通过光与色的控制及独立柜的布局,渲染宗教造像的神秘气氛与美学特点……这些点点星光汇成了精彩篇章。

5 展示文物的独特魅力

在内容设计阶段,我们根据馆藏文物的特点及文物自身的特性,有目的地进行筛选、设计,将其独特的魅力尽力展示于相应的专题里。

在文物展示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的根据文物的不同类别、特点,与相关资料进行组合展示(图3),突出某一主题,传递更多信息;有的根据文物的数量与体量,如本馆所藏大量的汉代画像石,择优集中于展墙上,以营造壮阔的空间;有的遵循文物照明设计规范,科学配置冷、暖光源和主、辅光源,通过光影设计,营造适宜的光环境及柜内的艺术氛围,将文物的独特造型、色彩、光泽、图案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观众面前,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6 传递信息的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内容方案时,就注重换位思考,以观众的角度去审视传递信息的最终效果。

对于重点文物,都以不拘一格的版面形式加以辅助说明,从不同角度,介绍文物的相关知识,充分展示文物的内涵。如运用简洁的绘图注释远古器物,清晰直观,易于理解;有的突出精美文物,加以简要的文字介绍;有的增加文献、铭文、诗句、示意图、表格等更多的信息,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对于重要的文字说明都采用中英文对照、生僻字加注音的方式。尤其是古代文物,距离我们比较久远,一般人不易释读。我们采用多种方式,综合多种资料,介绍与文物相关的知识,包括研究新成果等。

在文物不足以表达陈展主题时,我们还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最新的技术展示手段,选用一些最恰当的辅助展品,进行补充,烘托气氛,强化主题。如利用3D投影、幻影成像、多点触摸、互动脸谱、互动模型、触摸屏、视频、动画、景箱、复原场景等,结合圆雕、浮雕、壁画、油画、塑像等艺术形式,力求以宏大的气势、生动的内容、多样的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渲染陈展气氛,协助文物一起来完成陈展主题的诠释,帮助观众正确解读文物,解读陈展。

7 互动展项的以人为本

为了增加观众的参观兴趣,调节疲劳,设计人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内容设计方案、观众心理需求及展厅情况,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等,设置了多处观众互动项目。由于我馆展厅有限,没有多余的展厅独立开辟这些项目,因而这些项目都设置在相应专题的展线上,与陈展融为一体,既节省了展厅空间,又能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调节情绪,还有助于解读陈展内容,增强整个展厅的参与性和科技性,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如利用现代技术设计的打制石器与骨器的动画小游戏,让观众体会到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许昌人复原场景中地投的游鱼与泉水,让观众亲临原始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分享高科技带来的乐趣;多点触摸机构,可让观众了解其感兴趣的相关信息;互动脸谱,将三国历史人物、中国传统京剧脸谱与观众参与互动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妙趣横生;利用3D技术制作的虚拟许昌宫投影与动版“八十七神仙”卷等,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观众。

猜你喜欢
许昌特点
初到许昌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许昌城市品牌研究
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运用研究
许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分析与选择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许昌发现“四比(币)当忻”铜钱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优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