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玎 强小娟
摘要: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查阅我国有关龙胆炮制的历史文献和现代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历代关于龙胆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及加多种辅料炮制等记载,而现代龙胆的炮制方式相对单一,仅净制、超微饮片、炭制和酒炒等方法收载于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酒炙龙胆、甘草炙龙胆、姜炙龙胆、龙胆炭、醋龙胆、盐龙胆等炮制方法具合理性与质量可控性。本文通过梳理龙胆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其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胆;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研究;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7.035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7-0134-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i Dai Zhong Yao Pao Zhi Zi Liao Ji Yao as a clue to review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modern data on processing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in China, and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contents. Processing methods of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have history on the net system, cutting system, heating processing and various accessories processing records, but now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are relatively simple, only the methods of net production, ultra-micro-decoction, charcoal, and wine frying are included in the historical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local processing specifications. In modern times,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wine, licorice gentian, ginger, charcoal, vinegar, and salt for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have rationality and quality controllability. Through comb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cessing of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this article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study on modern processing.
Keywords: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historical evolution; modern research; review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ras Franch.的干燥根和根茎。前3种习称“龙胆”,后者习称“坚龙胆”[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骨间寒热,惊癎,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山谷”[2]。曾用名有草龙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滇龙胆草、苦草(《滇南本草》)、胆草(《医家四要》)。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
炮制后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特色,适当的炮制方法可改变或缓和药性,削弱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等。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了龙胆的多种炮制方法。为梳理龙胆炮制的起源、现状、发展,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对相关文献加以概括、整理,为其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1 历史沿革
1.1 净制
龙胆净制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采得后,阴干。欲使时,用铜刀切去髭、土、头了”。据《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4]载,宋《太平圣惠方》“去芦头”,宋《伤寒总病论》“去芦”,宋《圣济总录》“去苗土”,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去芦”。金元时期,元《活幼心书》“去芦”,元《卫生宝鉴》“去芦”。到了明清时期,龙胆净制进一步延续,明《奇效良方》“去土”,明《婴童百问》“去芦”,明《济阴纲目》“去芦”,清《本草逢原》“去芦”。龙胆的净制历史多为“去芦”“去苗土”,可见龙胆历来以根入药。现龙胆的净制主要是除去杂质,洗净。
1.2 切制
龙胆的切制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剉”,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取根细剉”,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剉碎”,明《普济方》“截碎”,明《医宗粹言》“研为末”,明《本草乘雅半偈》“剉细”,清《外科证治全生集》“切细”。从龙胆的切制历史可以看出,龙胆在古代有段和末两种使用规格。延续至今,龙胆的切制方法主要为润透,切段[1]。此外,2010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了龙胆超微饮片[5],为龙胆的根和根茎经超微粉碎而成,內服时用开水浸泡15~20 min,取药汁服用。龙胆超微粉碎后,提高了有效组分的溶出率,增加了生物利用度。
1.3 炮炙
根据是否加入辅料,龙胆的炮炙沿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炒、煅、焙等加热炮制;另一类为加入酒、甘草、生姜、防己、柴胡、蜜、猪胆汁等辅料炮制。
1.3.1 炒制
宋《传信适用方》“洗净剉炒”,宋《校注妇人良方》“炒焦”,宋《陈氏小儿痘疹方论》“炒”,明《济阴纲目》“炒焦”,清《外科大成》“炒黑”,清《幼科释谜》“炒研”。可见龙胆历史上有炒黄、炒焦、炒炭3种炒制方法。2008年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了龙胆炭[6]:取龙胆段,置热锅内,用武火150~180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炒炭后清肝凉血止血,用于热伤出血症。
1.3.2 煅制
见于宋《校注妇人良方》“煅”。现未见用。
1.3.3 焙制
首见于明《普济方》“焙干”,明《医宗粹言》“焙干研为末”,清《幼科释谜》“焙”。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干燥”[1]。
1.3.4 酒制
按照酒制的方式不同,龙胆酒制可分为酒煮、酒炒、酒浸、酒洗4种。①酒煮:晋《肘后备急方》“酒煮服”。②酒炒:宋《校注妇人良方》“酒炒黑”,宋《疮疡经验全书》“酒拌炒”,明《保婴撮要》“酒炒黑”,明《证治准绳》“酒拌炒黄”,明《证治准绳》“酒拌炒黄”,明《寿世保元》“酒拌,炒黄”,明《景岳全书》“酒拌,炒焦”,明《外科正宗》“酒炒”,清《本草述》“虚人用酒炒黑”,清《嵩崖尊生全书》“生用下降,酒炒上行”,清《本草必用》“治目赤肿痛,瘀肉高起,酒炒则上行外行”,清《成方切用》“酒炒”,清《增广验方新编》“酒炒”。可见历代酒炒龙胆有酒炒黄、酒炒焦、酒炒炭3种炮制规格。③酒浸:元《汤液本草》“酒浸上行”,明《明医杂录》“酒浸炒”,明《仁术便览》“酒浸晒”,明《医宗必读》“酒浸炒”,清《握灵本草》“酒浸则能上行外行”,清《本草分经》“酒浸亦能外行上行”。④酒洗:元《丹溪心法》“酒洗”,明《醫学纲目》“酒洗”,明《审视瑶函》“酒洗,炒”,清《医宗说约》“酒洗用,入肝肾”,清《医方集解》“酒洗”。龙胆酒制在历代本草广为收载,说明酒制龙胆药效确切,临床疗效好。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7]、2007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8]、2008年版《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9]、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0]均收载了酒龙胆(酒炒龙胆)。龙胆性味苦寒,归肝胆经,酒制后缓和苦寒之性,可用于年老体虚者,并引药上行外行,清头面之火毒。
1.3.5 甘草制
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采得后……于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干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凡使……用甘草浸一宿,漉出焙干用”。明清时代,甘草制龙胆进一步延续,明《本草原始》“用宜甘草汤浸”,明《炮炙大法》“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勿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明《本草乘雅半偈》“取阴干者……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暴干”,清《本草汇》“甘草汤浸一宿,晒干用”,清《药品辨义》“甘草水浸晒干用”,清《本草逢原》“甘草汤浸一宿”,清《修事指南》“雷敩曰:甘草汤浸一宿”,清《外科证治全生集》“去头须,切细,甘草汤,拌晒”,清《本草从新》“甘草水浸一宿,曝用”,清《本草求真》“甘草水浸暴用”,清《本草害利》“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或酒浸炒”,清《医家四要》“甘草水浸一宿,曝干”。甘草制龙胆在历代本草中都有收载,但现未见用。
1.3.6 姜制
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有“浙中又有山龙胆草,味苦涩,取根细剉,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现未见用。
1.3.7 防己酒制
见于明《本草发挥》“其用与防己同酒浸,上行及外行”。现未见用。
1.3.8 柴胡制
清《外科大成》有“用柴胡拌炒”。现未见用。
1.3.9 蜜制
清《得配本草》“生用下行,酒炒上行,蜜炒中行”。现未见用。
1.3.10 猪胆汁制
清《得配本草》“猪胆汁拌炒,降火愈速”。现未见用。
2 现代研究
龙胆的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其中龙胆苦苷含量最高。龙胆苦苷有强烈的苦味活性,具抗炎镇痛、保肝利胆、健胃、抑菌等药理活性[11]。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含龙胆苦苷不得少于3.0%;坚龙胆含龙胆苦苷不得少于1.5%[1]。如何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炮制方法,缓和药性,减毒增效,扩大药用范围,是现代炮制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涛[12]对龙胆生品、酒炙品、甘草炙品、姜炙品、炒炭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生品与酒炙品中龙胆苦苷含量相差不大,从成分变化方面未能解释其炮制原理。甘草炙品、姜炙品和炒炭品中龙胆苦苷含量明显下降。甘草可调和龙胆的寒烈之性,生姜调和龙胆的苦寒之性,炒炭去烈性,这与马兴民[13]龙胆炮制可缓和药性,炒炭去烈性,用于年老体虚者能清而不伤之说相吻合。因此,除龙胆苦苷含量下降外,辅料的药理协同作用也是龙胆炮制后作用改变的原因。另有研究表明,酒龙胆中龙胆苦苷测得量高于龙胆生品[14-15],酒炙过程改变了龙胆的物理性状,有利于龙胆苦苷的溶出,从而使临床适应症发生改变。李小芳等[16]应用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酒龙胆炮制过程中龙胆苦苷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时间太长和温度太高都不利于酒龙胆中龙胆苦苷的稳定,表明传统炮制理论中酒龙胆炮制以文火炒干即止的合理性。董晓蕾等[17]通过对生龙胆、龙胆对照品、酒龙胆、醋龙胆及盐龙胆炮制前后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龙胆初加工和炮制后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均发生显著变化,但4种有机成分含量与部分无机元素特别是含量升高的元素具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受龙胆加工炮制时所加辅料酒、醋或盐的成分和加工工艺的影响,致使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及络合物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药效。
3 展望
龙胆传统炮制历史悠久,方法众多,除净制与切制外,还有炒制、煅制、焙制、酒制、甘草制、姜制、防己酒制、柴胡制、蜜制、猪胆汁制等多种方式。而现代龙胆的炮制方式相对单一,仅净制、超微饮片、炭制和酒炒等方法收载于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通过对酒炙龙胆、甘草炙龙胆、姜炙龙胆、龙胆炭、醋龙胆、盐龙胆等药理研究表明,多种炮制方法可缓和或改变龙胆药性,提高疗效。因此,有必要在增效减毒的炮制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方法加以挖掘整理,并结合现代研究,探討龙胆炮制机理,规范炮制工艺,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6.
[2] 张树生.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 83.
[3] 顿宝生,王盛民.雷公炮炙论通解[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159.
[4]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Z].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1973.
[5]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0.
[6]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31.
[8]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2-93.
[9]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7-48.
[10]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5-26.
[11] 刘涛,才谦,付玉芹,等.中药龙胆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 2004,31(1):85-86.
[12] 张涛.龙胆及其炮制品中龙胆苦甙的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0, 23(7):387-388.
[13] 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5.
[14] 王彩君,王智民,王维皓,等.酒制龙胆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335-2338.
[15] 徐宏亮,刘玉强,才谦.酒制前后龙胆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的含量变化研究[J].中成药,2009,31(8):1237-1239.
[16] 李小芳,蒋卫.应用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酒龙胆炮制过程中龙胆苦苷的稳定性[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43-45.
[17] 董晓蕾,张霁,赵艳丽,等.龙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4):620-626.